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完成小题。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完成小题。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简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2)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2)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 ,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诗歌主旨的基础上分析作答。“东风无力百花残”中的“东风无力”和“百花残”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春风”和“花”的特点,再结合“相见时难别亦难”可以说“风无力百花残”东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字里行间蕴藏着凄楚的感觉。据此理解作答。(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啊,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本题也可以从对偶修辞、比喻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文填空

(1)行人莫问当年事,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李白《行路难》(其一)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施耐庵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力,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著阅读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交流《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的相关人物。下面是林霏同学的发言内容,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秦明,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性情急躁,声如巨雷,外号“霹雳火”,常当先阵,屡立战功。

B. 张顺,在江州以卖鱼为生,练得一身雪白的肌肉,在水下可伏七天七夜,人称“浪里白条(跳)”。

C. 燕青,刺一身遍体花绣纹身,心灵机巧,见多识广。跟卢员外学得一身好相扑,江湖上难逢对手。曾因老母亲被虎吃掉,在沂岭连杀四虎,人称“浪子燕青”。

D. 侯健,做得一手好裁缝活,飞针走线,技艺高超。长得黑瘦轻捷,人唤“通臂猿”。他负责制作旌旗袍袄。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智取生辰纲》中,针对“生辰纲”这笔巨大的不义之财,智多星吴用巧设妙计,众好汉志在必得;而负责押送的杨志,一路费尽心机,却最终失了“生辰纲”。

B. 《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C.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明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本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

②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地来到我们的耳边。

③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楼里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

④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辞,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地发出来的。

⑤那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是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

⑥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

A. ⑥④②③①⑤    B. ④②①③⑤⑥

C. ⑤①③④②⑥    D. ⑥③④②⑤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B.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C.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D. 在作文的构思过程中,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