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         

2.阅读全文后理解这座坟墓最大的特点是      ,文中最能突出这一特点的描写有哪些?(写出两个即可)

3.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人们怀着“敬畏”之情的句子。

4.作者说这座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本文多处用了衬托的写法,请举两例。

6.文章开头和结尾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1.坟墓 2.朴素;①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②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③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④这里的朴素禁锢住任何——种观赏的闲情。 3.①保护托尔斯泰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②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③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4.墓中人是一个举世皆知的伟大的人,但埋法普通,坟冢朴素,足见其人格之伟大,所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 5.①用坟冢的朴素衬托墓中人的人格之伟大。②用人们的敬畏之情衬托墓中人的精神之伟大。③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各具风格的坟墓衬托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 6.前后照应,都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 【解析】 1.考查本文的记叙线索。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读懂内容后再作答。可提取“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的“坟墓”作为答案。全文都是围绕“坟墓”这一事物展开叙述的。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问,可提取“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中的“朴素”作为答案。二问,可提取第1段的“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第2段的“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这里的朴素禁锢住任何——种观赏的闲情”等句作为答案。 3.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主要在第2段中提取。如“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等句。读懂题干并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 4.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概括。可提取关键句进行分析,如“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等句说明埋法普通,坟冢朴素。但墓中人是一个举世皆知的伟大的人,足见墓中(托尔斯泰)人格的伟大。 5.考查文章衬托的写法的使用。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地方很多,如托墓与一般人的墓对比(反衬托墓的朴素);无名墓冢与托尔斯泰伟大的名声对比反衬等,用拿破仑等人各具风格的坟墓衬托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也有正衬,如用人们的敬畏之情衬托墓中人的精神之伟大。 作用:通过这些对比性的抒情、议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使读者也进一步体会到,为什么托墓给人印象最深刻,最感人。更使人感受到托墓逼人的朴素和托翁崇高的人格魅力。 6.考查文章开头和结尾写法上的特点。从结构上讲:开头的“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与结尾的“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属于首尾呼应。从表达方式上看:都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句就是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混合使用的方法,如此能强化了表达效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 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 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 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查看答案

背诵这首诗,根据原文填空。

小时候,

乡愁是__________

我在这头,

__________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__________

我在这头,

__________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__________

我在外头,

__________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__________

我在这头,

__________在那头。

 

查看答案

作文题:感恩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不懂。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一切的同时,你做到过感恩吗?你对感恩是怎么看的?请写下你那次感恩的经历和真实的感受,或者写下你对感恩的思考,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稿纸首行正中。

2)感情真实,观点正确,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弦,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令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3.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

5.文中有许多做人的道理,你感受最深的一点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查看答案

阅读《最后一课(节选),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_______“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________“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________“散学了,——你们走吧。”

1.语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2.语段中最能表现主人公痛苦心情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选文中体现小弗郎士对韩买尔先生的崇敬之情的一处侧面描写。

4.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5.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他竟然哽住了,说不下去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

A. 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 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 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 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6.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7.常见的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中断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表示语意的转折。

判断下列两句中的破折号是哪种用法。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2)“散学了,——你们走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