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詹懋举以工为师 万历末,詹懋(mào)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詹懋举以工为师

万历末,詹懋(mào)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 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①,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 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注)①一过:一遍。

1.解释加点字。

(1) 詹懋(mào)举颍州守

(2) 一时琴师莫能

2.对画线句“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翻译正确的一项(    )

A. 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肩上担着柴,头上常挂一个囊琴,于是请求看看。

B. 曾经见一个老人带着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琴囊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C. 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常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于是请求看看。

D. 曾见一老人带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装琴的口袋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3.从文中看,詹懋举“大惊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4.詹懋举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做、担任2) 比得上 2.C 3.此人虽是一个木工,却不仅懂得评价琴技,自己的琴技更是了得。 4.学习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学问不分贵贱,虚心好学方能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才能超越自我。 (意对即可) 【解析】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及”是“比得上”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贸:卖;薪:柴草;囊:挂着;观:看。C项翻译正确。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詹大惊异”译为:詹懋举很惊讶。文中詹懋举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指画,好像在评价好坏。于是詹懋举把他叫来问:“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回答说:“是这样的。”于是詹懋举便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好。詹懋举很惊讶。综合上述分析,学生可以从文中找出原句: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换成自己的话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作答时,要通译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抓住詹懋举的行为来作答。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学问不分贵贱,虚心好学方能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才能超越自我。 选自《池北偶记》 作者:王士祯 年代:清 参考译文: 万历年间后期,詹懋举任颍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懋举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指画,好像在评价好坏。于是詹懋举把他叫来问:“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回答说:“是这样的。”于是詹懋举便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好。詹懋举很惊讶,问他是从哪学来的。木工回答说:“我的家在西郊外,曾经看见一位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上,于是请求看看。但听他弹奏,心里听着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詹懋举赠予他金钱,他不要,说:“我只是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又说:“您的琴是下品,我有一把琴,是那位老人留下的,现在献给您。”詹懋举一看,果然是把好琴。于是詹懋举跟着木工学琴,学有所成,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黄生借书说

①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②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③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④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⑤为一说,使与书俱。

1.本文作者是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故有所览辄省记。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第二节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B. 第二节,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证明“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C. 作者将借物者与藏物者进行对比,分析“天下物皆然”的原因。

D. 作者写《黄生借书说》一文,目的是勉励青年发奋求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词,完成小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词中的“天下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醉”和“看”传递出词人有志难伸的苦闷。

B. “八百里”可指牛,也可用以形容连营之广。

C. “马作的卢”两句实写词人英姿飒爽的形象。

D. “可怜”一句将全词一下子拉回悲凉的现实。

 

查看答案

默写

1)昨夜江边春水生,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

2)__________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3)__________________,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

4)譬如平地,__________________,……。  ( 《孔孟论学》 )

 

查看答案

题目:我从没有这样_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舒畅、激动、认真、自责、伤心、烦恼、懊悔等。 ②以写人、记事为主,记事要完整、具体,要有真情实感。③要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鲜明,富有立体感。④要在叙事的基础上准确恰当地运用抒情、议论。⑤书写要工整,字体要端正、匀称。⑥字数在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邻居阿麻

①我与邻居阿麻结怨已经很久了。瞧他那副样子,够你烦心:脸麻,腿跛,背驼。因为这副尊容,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是个“快乐的单身汉”。

②单身汉有空闲,管闲事管到我的头上。我和我的伙伴们在玩的方面个个都是天才,下雪天,我们拆别人的篱笆学大人烧炭,他提起一桶水,“噗”的一声,将窑炭冲得稀烂。“烧了镇上的房屋,你们去坐牢!”秋天,我们用“土炸药”炸别人家菜园里的南瓜,炸得“瓜肉横飞”,我们高兴得直翻跟头。正当我们得意忘形之时,阿麻的手钳住我:“看我不告诉你们爷娘!”回家后,我们都挨了一顿打。皮肉受苦,奇痛难忍,我们奈何不了阿麻,只能编歌谣泄恨:“麻子麻叮当,骑马上洪江,听到锣鼓响,麻子脸上痒。”这时,麻子便要追击,我们“哗”的一声跑散,望着他一跛一跛的样子,我们开心得像喝了可口可乐。

③我们不喜欢他,小镇上的大人们也不怎么喜欢他,这中间有个缘故。

④小镇的西边有一条河,是学生上学和大人外出的必经之地。河上有座年久失修的桥。桥上木板朽了,常常跌倒人,木桥墩烂了,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像荡秋千。终于,一场大雨,猛涨的山溪水把它冲走,还带走了我的一个小伙伴春山。我庆幸那天贪玩旷课,捡得了一条小命。阿麻请人做了个小木船,干起了摆渡的行当。第一天,过渡免费,镇里的人都说他在积德。可是,第二天收费一角。后来竟涨到了四角,阿麻“发”了,腰包涨鼓鼓。有人骂他“黑良心,赚昧心钱”。但他默默地忍受了。

⑤风里来,雨里去,阿麻摆渡六年。操劳过度,脸色蜡黄,日渐消瘦。人们担心,他总有一天会栽倒在小河里。

⑥后来,小河上砌起了一座石拱桥,小巧玲珑,像一把小金锁,锁住了放荡不羁的小河。从此,小镇的人们过河如履平地,都说修桥人泽被后世。

⑦小桥落成的前两天,阿麻死了,医生说他患的是癌症。

⑧小桥落成那天,正逢小镇赶集,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桥上没有彩灯,没有横幅,没有红绸。一挂两千响,响过之后,镇长讲话了:“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小桥落成典礼暨阿麻同志追悼会。阿麻同志摆渡六年,劳动所得全部捐献,修了这座石拱桥。他在病重住院期间,仍念念不忘小桥,念念不忘小镇的人们。”镇长的眼圈红了,嘱秘书拿出骨灰盒,打开,说:“这座石拱桥,就是阿麻的纪念碑。”他顿了顿,人群中有人哭泣。“根据阿麻遗嘱,将他的骨灰撒在小河里。”他抓起一把骨灰,撒向空中,随着骨灰抖落,人们的泪珠也纷纷抖落。

⑨不知是哪一个能工巧匠,雕了个阿麻的半身石像,嵌在桥头的石墩上,从此后,阿麻每天目送着孩子们上学,目送着过往的车马行人。

1.儿时的“我”和孩子们为什么不喜欢阿麻?

2.小镇上的大人们为什么也不喜欢阿麻?

3.有人骂阿麻“黑良心,赚昧心钱”,阿麻为什么不为自己辩解,反而“默默地忍受了”?

4.作者为了塑造阿麻这个人物,用了_______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

5.文章中的阿麻是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小人物,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阿麻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