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范文: 艰难的选择 运由自己决定,生活由自己选择。 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难题时,是进还是退,是坚持还是放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 在十字路口上,一切都很迷茫…… 项羽,一个力能扛鼎的力士,一个豪气冲天的霸王,是他手中的剑,结束了秦的暴政,也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我们佩服他的勇气,敢以八千江东子弟兵为本。几番征战,浴血沙场。当他站在秦朝皇宫前,宣告秦的灭亡时,我们会称赞他的睿智。 荣誉背后,是异常艰难的抉择:起义成功了,那还好说。若是起义不成功呢?灭九族、五马分尸这些酷刑,就摆在自己眼前。我想:项羽那时的手肯定万分沉重,因为它寄托了太多的希望与徘徊。 项羽也可以选择平淡,过着祖辈们,那种面朝黄土北朝天的生活。 平淡地生,平淡地死,平淡地,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 但他没有,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反抗。 历史证明项羽是对的,人,就要有冒险的勇气,摔倒了,再爬起来,努力向前冲。不管代价有多大! 李白,一个至今还在文坛上闪烁着光辉的名字,一个刚正不阿的诗仙,是你手中的笔,诞生出最美丽的诗篇,结出了最丰满的硕果! 千里迢迢赶来,怀着雄心壮志走入朝廷,你期盼着自己的才华有所发挥,希望为国为民尽一点绵薄之力。 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将你的理想击得粉碎。朝堂之上,人心险恶,率真的你却没有防备之心,于是,小人在皇上面前挖苦、贬低你。你,却冷冷一笑,眼中,满是蔑视。 最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你的仕途生涯结束了,面对那些窃笑的小人,你沉默了。良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走了出去,眼中,分明饱含着泪水。 李白也可以选择低头,迎逢权势,这样,就可以在朝堂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获得高官厚禄,不愁吃穿。 你没有“不与这些小人同流合污,我倒也轻松自在!” 你大步走了,夕阳的余辉,给你的背影镀上了亮丽的色彩。 你游遍了大江南北,收获了不尽的才思,作下了不朽的诗篇,至今仍留芬芳。 官,可不做,心,却不能失。 事实证明:李白是对的,人,就要有放弃的决心,不管前面有多大的诱惑,该放手就放手,头也不回向前走! 青春的路上,一切都由自己掌握,当我们踏上一条路时,不应后悔,迷雾,会散去,前方,是光明。 人生如诗,岁月如歌。 “一脚踏扁一个紫罗兰”我们依然前行着,走着自己所选择的路,跟随着时间的脚步,逐渐长大。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生活好比 ”。本题要求填入的内容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它直接概括了所写材料的意义和价值,即文章的主题。填完的题目是一个比喻句,“生活”是本体,“好比”是喻词,喻体是要我们填的。填题时,要根据要求“先回忆难忘的生活经历,品尝其中的人生滋味”来思考,拟写一个表意明确的题目。如:“生活好比一首歌”“生活好比怪味豆”“生活好比万花筒”等,这些都是很好的题目。如果填成了“生活好比快乐”“生活好比学习”,则是读不通的怪题。写生活感悟类作文,在选材上不受任何限制,关键是选好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表现出独特的真情实感,以己心动人心,以己情动人情。做到这些,写出的文章就符合考题要求了。(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从阅读材料中确定文章的写作主题是写作的关键。分析所给出的材料,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语“选择”,我们应围绕这个词语来写,而且题干中还有这样的提示:“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从这句话里,我们也可以得出写作思路。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书写自己的人生感悟或体验。本文适合写议论文,也可以写一事一议的文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B. 生于忧患而死于乐(安逸)

C. 人恒,然后能改(过去)

D. 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 文章第一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文章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4.孟子在文章第一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___________。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 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 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 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  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

(1)[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3)[孔孟之道亮国学]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

(4)[合作共赢悟国学]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合作共赢”的感悟。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他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在名著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请你写出关于他的另外两个故事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尽心上》,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

C. 《周亚夫军细柳》运用对比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着重刻画了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D.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