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曾子①杀彘②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

[注] ①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 ②彘(zhì):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曾子之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子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烹彘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特与婴儿戏耳。

(2)非以成教也。

3.你赞同曾子杀猪教子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你写出来,并为这个道理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1.到。 同“汝”,你。 这,指代母亲哄骗儿子这件事于是。 2.(1)(我)不过是和小孩开玩笑罢了。 (2)(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方法。 3.示例:赞同。曾子杀猪是为了教育儿子诚实守信。妻子已答应了儿子回家后杀猪,不杀猪就是不守信用,这会对儿子产生不良影响。杀猪虽然使家中经济受损,但比起教子成才,是值得的。(若不赞同,言之成理亦可) 4.道理:做人要诚实守信。 (论据)示例一:民无信不立。(孔子)示例二: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示例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示例四:《狼来了》的故事。 【解析】 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女”:同“汝”,你。“是”:这。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之”与“遂”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特”“戏”“耳”“以”“成教”等字词的翻译。“非以成教也”否定判断句的翻译。 3.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如赞成,可从信守承诺的角度作答。如不赞成,可从“其母”的话只是一种激励孩子的说法,不能当真的角度作答。 4.一问,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诚实守信的角度,从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的角度作答。二问,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观点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那么所举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就必须能证明这个观点。事实论据如“立木取信”的故事等。道理论据如“言必行,行必果”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营州

[唐] 高 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注] ①营州:古地名,治所在今辽宁朝阳。②厌:同“餍”,饱。这里是饱经、习惯于的意思。

1.本诗描绘了“营州少年”怎样的形象?

2.简要分析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查看答案

(15分)

童年都去哪儿了

【案例回放】

1. 某电视台一档少儿才艺节目,让一位5岁的小女孩穿上性感露背装学扭臀。接着主持人问小女孩:你在幼儿园里有没有交上男朋友啊?”……

2.在一则儿童食品电视广告中,一个小男孩学着古代皇帝的样子,一边背着手踱步,一边用极其成人化的口吻说:吃方块酥,享皇帝福,我是小皇帝! 

3.某市新华书店,本名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的书堂而皇之地摆在儿童读物柜台,其中充斥着暴力、色情、惊悚等不堪入目的内容。

【调查统计】

                      儿童对电视广告的反应调查

求购行为

无明显反应

模仿广告词

不相信

其他

19.6%

27.5%

49.4%

11.4%

8%

【网友声音】

@小黄蜂:在这个泛娱乐时代,儿童难以摆脱被看的命运,成为大众逗乐的工具。大众有一种畸形的癖好,他们愿意观看儿童对成人的戏仿,这种不伦不类的娱乐性场面让他们感到满足和得意。

@胡桃夹子: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的负面危害不仅仅是让孩子在语言使用上出现早熟,更加严重的危害是使孩子由于语言的影响进一步发展成为思想早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小大人

@没枝叶的树:许多家长高呼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种急躁的拔苗助长的心态里,儿童的天性被摧折了,发展的基础断裂了,像被拔过苗的庄稼那样逐步枯萎。

【校园童谣】

1.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

2.找点空闲,找点时间,找个朋友,到校园转转。带上球鞋,戴上护腕,套上队服,到球场玩玩……

【专家看法】

    陈沉(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真人秀节目或者娱乐节目并不是要排斥儿童的参与,而应该确保正确的参与形式和评价标准,越不符合儿童身份年龄的表演内容,越是能得到肯定和追捧这一标准应该被终止。

陈智雄(心理咨询师):儿童成人化倾向同时受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影响。人的健康心理成长是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的,如果直接跳开某个成长阶段的活动和经历,很可能给孩子的心智带来不可逆转的空缺与伤害。

姚倩(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中大量的色情、暴力、恐怖的内容,使儿童仅仅坐在电脑前便打开了进入成人世界的大门,在情感经历上便越来越早熟,缩短了由儿童走向成人化的时间。

张雪梅(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在成人化的网络游戏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孩子们互相打杀,可能会把虚拟世界里的一些仇恨带到生活中来,实施一些报复行为或者说伤害行为,最终导致违法犯罪这种现象的发生。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作者):正是现代传媒影响才使童年过早消逝。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伪成人,实在令人痛心和尴尬。

1.下列关于童年过早消逝原因的概述,与以上材料不相符两项是(   )(3分)

A.大众对儿童戏仿成人的畸形癖好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急躁心态。

B.电视广告中儿童的成人化语言容易被儿童模仿。

C.儿童阅读成人化源于对成人世界的好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D.网络世界里成人化的内容,使儿童容易在情感经历上越来越早熟。

E.学校的过度教育与超前教育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

2.仔细阅读以上材料,请你简要写出儿童过早成人化的危害有哪些。(4分)

3.避免孩子过早成人化传媒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在出版社电视台互联网三个传媒中,选择两个,向它们各提一条有针对性的合理建议。(4分)

          建议:                                                         

          建议:                                                         

4.针对【专家看法】中尼尔波兹曼的观点,请你站在儿童的立场,发表不同的观点,讲明相应的理由。(4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 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枓料二 中国航天已呈领跑之势。2016年9月15日22时,“天宫二号”发射升空,对接“神舟十一号”飞船,并与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对接,计划于2020年初步建成中国载人空间站。届时,或将是人类唯一的在轨太空家园。不仅如此,中国高铁也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截至目前,国内运营里程已居世界第一!总体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中国高铁正在走进俄国、美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1.请你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请你釆用对偶句式为材料二中的新闻拟一个标题。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引人入胜。请从唐僧师徒四人中任选一个,结合某个情节,说说其性格特点。

(示例)人物:孙悟空

情节:大闹天宫,体现了孙悟空强烈的反抗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西游记》后,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 诺贝尔奖主要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

C.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10米跳水冠军郭晶晶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 《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主要报道的是我国核潜艇首次成功潜入深海的情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