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安祥 慎怪 脸色煞白 怪诞不经 惩戒 ...

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安祥  慎怪  脸色煞白  怪诞不经

惩戒  槐梧  神采奕奕  狐苦伶仃

 

祥—详 慎—嗔 槐—魁 狐—孤 【解析】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祥”与“详”、“慎”与“嗔”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行(zhuì)   待(nüè)     戒(chéng)

B. (sè)     然(chàng)   伏(quán)

C. 女(bì)     恿(sǒng)    养(xùn)

D. 香(shè)    相(chèn)    羞(què)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题目: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字数600字以上,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5月31日,首届中国汉字文化节盛大开幕。下面是一名小记者采访的片段,请你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内容。

小记者:王教授,您好!我是校报的小记者,想采访您一下,请您谈谈汉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王教授:好的。总的来说,电脑等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汉字传承的中华文化有衰败的倾向。

小记者:(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教授:也不能完全这么说。中国汉字历史悠久,字形优美,内涵丰富,有很强的生命力,现在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且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也在不断升温。本次活动,正是为搭建交流平台,引发公众思考,推动中华文化发展而举办的。

小记者:哦!我明白了。建议本次活动增设一条宣传标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教授:拟得不错,很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 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石垦壤   头曰:“晚生知罪矣。”

B. 九十   焉置土石

C. 跳往助   旁睨而揶揄

D. 杂然相   陷入尺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土石)

B. 一反焉(开始)

C. 观者如(墙)

D. 老人鼓腹之(放开)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 对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将愚公的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 乙文“卖蒜老叟”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查看答案

古诗词阅读。

山中留客

[唐] 张 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 ①物态:山中的景物。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中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这个字好在哪里。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