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颐和园里千姿百态的亭 ①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景点建筑,仅颐和园里就有...

颐和园里千姿百态的亭

①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景点建筑,颐和园里就有各式亭子40多个。这些亭子,有的建在湖畔,有的隐于林间,有的浮于水上,有的立于山巅,有的夹于廊中,有的位于桥头……它们不仅把湖光山色点缀得更加娇艳动人,还为游人提供了一处处可以停留休息同时领略周围美景的场所。

②位于昆明湖东堤旁的朗如亭,不仅是颐和园中也是我国现存古亭中最大的一个,面积有130多平方米,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圆形宫殿。朗如亭通过十七孔桥与南湖岛遥相呼应,显得格外壮观。

③而在佛香阁旁有一个小巧玲珑、十分逗人喜爱的小小亭,它的高和宽都仅有一米多,只能供人观赏。

④在小小亭的西边则有一个极为珍贵的铜亭,它全部用青铜铸成,造型之精美,工艺之复杂为世上罕见。

⑤在铜亭东边有一个甚为奇特的敷华亭,它的外形并不奇特,而在亭内有一山洞直通山下,并有一个小木亭位于其中。亭中有亭,真是奇妙无比。

⑥敷华亭的东边有一个很是别致的蝴亭。它的造型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由两个相连的六角单檐亭组成。那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甚为美观。从昆明湖东岸通过一座小桥有一个小岛,岛的中心坐落着著名的知春亭。它造型优美,四面环水,周围满是绿叶红花。站在亭上向远处望去,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令人陶醉。

⑦颐和园的亭子千姿百态,它们和着山水树木,和着周围的建筑及变幻莫测的天空,又与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葱茏苍翠的万寿山及许许多多的殿堂楼阁融为一体,组成了一幅生动清新、美丽动人的画面。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颐和园里的亭。

B. 本文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千姿百态。

C. 本文依次介绍的亭子有朗如亭、小小亭、铜亭、敷华亭、蝴亭、知春亭。

D. 第③段中“它的高和宽都仅有一米多”中的“仅”字可以去掉,并不影响表达效果。

2.本文第②段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仅”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景点建筑,颐和园里就有各式亭子40多个。

 

1.D 2.列数字、打比方。如把“朗如亭”比作“巨大的圆形宫殿”,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朗如亭的壮观。 3.不能。“仅”字紧密呼应前一句中的“最常见”一词,突出说明仅在颐和园中就有40多个亭子,确实是“最常见”的景点建筑,在表达上,使语气连贯,前后衔接紧密,所以不能删去。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昆虫记》是______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创作的一部引人入胜的书。作者通过长期的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______________”之美誉。

(2)蜜蜂在《昆虫记》中被称为____

A.勤劳的使者   B.不会迷失的精灵

C.忙碌的昆虫   D.甜蜜的酿造者

(3)《西游记》中,在孙悟空因偷吃蟠桃、盗饮御酒、窃走仙丹被捉住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最后他是怎样被降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______________,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2)______________,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饮酒(其五)》中反映了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表现了他恬淡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4)水皆缥碧,_________。游鱼细石,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5)请写出一句带有“桥”字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róu____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____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chóu____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____夺了你的名声!

 

查看答案

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激,比如“有家真好,那里充满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

请以《有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合你写作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叙述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③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用规范汉字书写。

 

查看答案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朗读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人 不 堪 其 忧,回 也 不 改 其 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吾十_____

(2)不逾_____

(3)博学而_____

(4)静修身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孔子提倡学习要与______________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____________。请你写出自己对学习的体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