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①恶杀...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 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②(kòu):待母鸟喂食的幼鸟。③忮(zhì):凶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于异类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3.联系上下文,说说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

4.选文结尾“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1.使……信任。距离,离。 2.这种鸟的羽毛最为珍贵,很难见得到,但(这种鸟)温顺,一点也不怕人。 3.“我”的母亲痛恨杀生的行为,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或:主人很有爱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很真诚,得到了它们的信任。) 4.示例:人类不能以自然之长的居高心态来欺压其他动物,要与动物和谐共处,不能以恶毒的方式来伤害它们。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以其境过清”中的两个“以”都是“因为“之意。 A项“而”前者是表承接,后者是表修饰。 B项“恶”前者是“痛恨”之意,后者是“怎么”之意。 C项“去”前者是“距离”之意,后者是“离开”之意。 2.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的虚词“者”,然后通过文意可推断: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3.试题分析: 《程氏爱鸟》翻译 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鸱、鸢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秋夜山居

[唐]  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 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词点明了当时的时令是“秋”。

2.最后一句中的“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查看答案

中国画的骄傲——《清明上河图》

黎孟德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两岸的景物和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的生活场景,内容繁而不杂,场面多而不乱,无论是状物还是写人,都合情合理。

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商贩赶着驮炭的驴群姗姗而来。一列行旅,有车骑仆从,正匆匆向城里进发,轿顶上插满了杨柳,一看就知是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作者在此巧妙地交代了时间、风俗,展开了序幕。

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沿河有许多粮仓。靠岸的船只,搭着跳板在卸货。满载货物的船只吃水很深,水面几乎接近船帮,而卸完货的船只,则吃水较浅。河心一艘大船,尾部有八名船夫合力摇桨;河对岸,五名纤夫在拉着船艰难前行。

画卷再展,一座宏伟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地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篙竿撑住桥洞顶端。桥上、岸边挤满了热心的观众,都帮着出主意。桥的另一边又有一只船迎面驶来,船夫们都站在船尾焦急张望,为双方能否顺利过桥捏一把汗。围绕这一紧急事件,作者远近照应,将这一复杂场面处理得合理有序又扣人心弦。

桥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两岸挤满了摊贩,店铺林立,百业兴旺。两名商贩在街心争夺顾客,而那位顾客则左顾右盼,身子朝右,头却向左望,不知所从。桥上一官员骑马过桥与一小轿相遇,双方奴仆各不相让,旁边有人在看热闹。桥上下来一辆驴车,载满货物的车子惯性下冲,车夫弯腰拱背,奋力抵住;而驴子则松了一把力,摇头晃脑,漫不经心,缰绳也晃悠着,观者注意到此,多会心一笑。临河的茶肆中,茶客们或席间闲谈,或临窗眺望,好不闲适。

画的前头是巍峨的城门横断画面,这在绘画创作中是很忌讳的,场景安排不当就会使画面出现割裂。但见城门前后左右广植树木,使高大的城门不显单调,最妙的是用正在进城的骆驼商队衔接城内外,过渡自然。进城后,画面节奏放缓,城内道路纵横交叉,沿街店铺鳞次栉比,人物举止从容舒缓,或结伴而行,或揖让为礼,有官绅士兵、和尚乞丐、说书卖艺人……城里有官府宅第,有酒楼当铺,铺面上的招牌显示出各行各业:“香醪”“孙羊店”等,一派繁荣有序的都市景象!

《清明上河图》运用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卷中。远近人物,几笔勾勒就神情兼具。大有城楼房屋,小见铺内刀剪,无不刻画清晰,而又不给人比例失调之感。如此头绪众多、人物繁杂而无一处败笔,真让人叹为观止!

这幅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风俗画,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中国绘画的骄傲。

(选自《读懂中国》,有删改)

1.下列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通过描绘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的情景,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和当地的风俗习惯。

B. 画中巍峨的城楼以及城门内外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构成了整幅画的最高潮部分。

C. 画中景物,大到城楼,小到刀剪,都刻画得精细清晰,比例协调,无一处败笔。

D. 用“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画卷,形象地展现了北宋的生活风貌。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中纷繁丰富的内容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查看答案

植物聊天

①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近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在人们眼中那些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的植物,也像人类一样,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等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②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他植株共享。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人类的网络聊天十分相似,因此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植物聊天”。但是让人们好奇的是,植物们在这个聊天网络里都会聊些什么呢?

③科研人员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络传递警告信息,从而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如果有一株植物被毛虫咬食了,那么在同一个网络中的其他植物都会接到内部的警告信号。在接到警告信号之后,那些还没有被咬食的植物就会进行化学物质防御和机械防御,使自己不易受到侵害。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可见,聊天网络功不可没。

④当然,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就好比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在植物聊天网络中,有些特殊病毒就利用植物之间的网络进行传播,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⑤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就是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现在我们才发现,我们身边那些最常见的植物其实早就是网络聊天的高手了。

1.文章结尾处说“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就是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请你说说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是什么。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是“植物聊天”。

3.阅读全文,请写出植物聊天网络的利与弊。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颐和园里千姿百态的亭

①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景点建筑,颐和园里就有各式亭子40多个。这些亭子,有的建在湖畔,有的隐于林间,有的浮于水上,有的立于山巅,有的夹于廊中,有的位于桥头……它们不仅把湖光山色点缀得更加娇艳动人,还为游人提供了一处处可以停留休息同时领略周围美景的场所。

②位于昆明湖东堤旁的朗如亭,不仅是颐和园中也是我国现存古亭中最大的一个,面积有130多平方米,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圆形宫殿。朗如亭通过十七孔桥与南湖岛遥相呼应,显得格外壮观。

③而在佛香阁旁有一个小巧玲珑、十分逗人喜爱的小小亭,它的高和宽都仅有一米多,只能供人观赏。

④在小小亭的西边则有一个极为珍贵的铜亭,它全部用青铜铸成,造型之精美,工艺之复杂为世上罕见。

⑤在铜亭东边有一个甚为奇特的敷华亭,它的外形并不奇特,而在亭内有一山洞直通山下,并有一个小木亭位于其中。亭中有亭,真是奇妙无比。

⑥敷华亭的东边有一个很是别致的蝴亭。它的造型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由两个相连的六角单檐亭组成。那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甚为美观。从昆明湖东岸通过一座小桥有一个小岛,岛的中心坐落着著名的知春亭。它造型优美,四面环水,周围满是绿叶红花。站在亭上向远处望去,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令人陶醉。

⑦颐和园的亭子千姿百态,它们和着山水树木,和着周围的建筑及变幻莫测的天空,又与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葱茏苍翠的万寿山及许许多多的殿堂楼阁融为一体,组成了一幅生动清新、美丽动人的画面。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颐和园里的亭。

B. 本文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千姿百态。

C. 本文依次介绍的亭子有朗如亭、小小亭、铜亭、敷华亭、蝴亭、知春亭。

D. 第③段中“它的高和宽都仅有一米多”中的“仅”字可以去掉,并不影响表达效果。

2.本文第②段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仅”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景点建筑,颐和园里就有各式亭子40多个。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昆虫记》是______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创作的一部引人入胜的书。作者通过长期的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______________”之美誉。

(2)蜜蜂在《昆虫记》中被称为____

A.勤劳的使者   B.不会迷失的精灵

C.忙碌的昆虫   D.甜蜜的酿造者

(3)《西游记》中,在孙悟空因偷吃蟠桃、盗饮御酒、窃走仙丹被捉住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最后他是怎样被降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