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思 念 舒 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

思 念

舒 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茫然、苦恼、惆怅、焦灼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1)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2)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3.请你简要分析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1.挂图 代数独弦琴桨橹 2.(1)比喻时间缓慢。 (2)比喻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等,全部发自内心,缘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解析】 1.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提取。通读并理解内容后即可根据题干要求提取意象。如可从“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提取“挂图”。可从“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提取“代数”。可从“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提取“独弦琴”。可从“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提取“桨橹”。 2.考查比喻句的喻体。“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中的“蓓蕾”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默默地等待”才能开放,所以用来比喻时间缓慢。“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中的“遥遥”,揭示了两者之间地理位置的遥远。所以用以比喻距离的遥远。这更加强化了“思念”的主题。 3.分析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首先要读懂第三节诗句的内容。“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这两句是在强化心灵深处的“思念”。也许是相隔太远,心中有落寞和孤寂,便成思念。而在灵魂深处,则是难以忘记,铭刻在心。回味深远。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等情感。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安顺市某中学将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1)[魅力汉字] 草隶篆行,异彩纷呈,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

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总结出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

演变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统文化] 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①松间鸣好鸟 ②鸟鸣山更幽 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 ⑤窗外见南山

A.上联: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

B.上联: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

(3)[众说纷纭] 最近,某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一晚,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小明。小明刚要反驳,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了。对于小明的表现,作为他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出自冰心的诗集《____________》,诗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

(2)而现在/乡愁是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3)《沁园春•雪》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想象雪后晴日当空之景的句子是: ___

 

查看答案

下列相关知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沁园春•雪》——赞颂无产阶级革命者

B. 余光中——《乡愁》——回旋往复的音乐美

C. 艾青——《我爱这土地》——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D. 席慕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抒发心中的希望与喜悦

 

查看答案

按要求修改下面的习作片段。

学校,礼堂,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正在进行。

围绕“未来智能机器人会取代人类诗人”这一辩题,正方代表率先发言:“以后人类诗人将被机器人诗人所取代。机器人‘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已经出版了。(甲)这说明机器人通过学习,可以迅速地掌握写作诗歌的能力,创作出大量和辙押韵的诗歌。

“不可能!机器人诗人是不可能取代人类诗人的!机器人写诗,不是创作,只是套用和拼凑已有的诗歌。(乙)________”

双方队员唇枪舌剑,我完全被吸引了。是呀,人类会被机器人取代吗?我陷入了沉思……

(1)文中(甲)句有两处错误,请分别改正。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文中(乙)处需要补写一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A.这就像条件反射一样,训练多了也就会了。

B.这就像鹦鹉学舌一样,说得再好,也只是模仿。

C.这就像熟能生巧一样,只有多加练习才能写得好。

D.这就像邯郸学步一样,一味地模仿,以致四不像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