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班内决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其中的两个环节。 (...

班内决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其中的两个环节。

(1)[认识诚信]请写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名称,并简单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说诚信]据报载:一名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①立木为信。商鞅变法时,为了树立威信,下令在城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重赏。后来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重赏了他。②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逗妃子褒姒一笑,点烽火戏弄诸侯,结果当敌人来犯时,再点燃烽火,其他诸侯不来救援,最终丧命亡国。 (2)示例:司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当今社会诬陷好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司机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依然心存善念,救助老人,是值得肯定的。(或:司机的行为不正确,因为人要常存善念,司机在救助他人之前,不应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应以救人为先,急人之所急。) 【解析】 试题分析:(1)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诚信方面的文化,多积累诚信有关的知识,都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2)可从对这种做法的理解和批评两个角度谈认识,理由充分,说理透彻,以理服人。语言要通顺明白而有逻辑性,不能偏评论的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3)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4)髙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A. 比喻     引用     排比     夸张

B. 拟人     夸张     比喻     比喻

C. 比喻     比喻     比喻     夸张

D. 拟人     引用     排比     夸张

 

查看答案

下面各句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我们原打算天黑前赶回县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使我们在这个小山村            了一夜。

(2)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3)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            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A. 滞留     管束     掌握

B. 停滞     约束     支配

C. 滞留     管束     支配

D. 停滞     约束     支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学完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关心学生、(       )人不倦的藤野先生;一生劳lù(   )、任劳任怨、 性格和ǎi( ),与(   )娌相处和睦的“我的母亲”;皮肤(     )黑,目光xī(   )利的列夫.托尔斯泰;还有虽累得筋pí (  )力尽,但依然执着于科学实验的居里夫人。藤野先生激励鲁迅继续写令“正人君子”所深(   )痛疾的文字,“我的母亲”教会朱德司令勤劳和坚强。他们身上闪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教会我们心存善念、砥砺前行,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伟大。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

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你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坯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竞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颇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飘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有删改)

(注)①淬(cuì):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②遑(huáng)论:不必论及。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瓷板上的中国书画经历了一个由“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______”“______”到“清中期瓷板画的兴盛”的演变过程。

(2)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画”与“______”两方面具体说明的,而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则是从“画”“______”与“书法”三方面具体说明的。

(3)文中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

2.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

3.你认为瓷板书画对创作者有哪些要求?请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