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1)学习了本单元后,班级决定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如果你是这次...

(1)学习了本单元后,班级决定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如果你是这次板报的策划者,你打算设计哪些栏目呢?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

(2)肖明和爸爸妈妈去饭店吃饭,爸爸要点“红烧青蛙”这道菜,肖明认为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野生动物,应该保护。爸爸说:“你不吃这道菜,别人也在吃啊!”如果你是肖明,此时你会如何劝说爸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举行“动物知识”竞赛,发布了一则通知。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两处错误,请你指出。

通 知

我校定于本周五举行七年级学生“动物知识”竞赛,希望七年级每班选派五名代表按时参加。

校宣传部

2018.10.18

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栏目一:走近野生动物栏目二:新闻速递栏目三:动物风采(2)示例:爸爸,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好吗?(3)应交代竞赛的具体时间应交代竞赛的具体地点 【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栏目设计要围绕活动主题“保护野生动物”来拟写。可设计为:走近野生动物;野生动物趣闻;自然与野生动物等,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2)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本题应该是“爸爸”);其次交代劝说的原因或理由(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野生动物,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等);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3)考查应用文写作。根据通知的基本要求,这个通知中没有交代竞赛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会使参与者不知什么时间,在哪参加活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为________________老翁来哄骗唐僧。

(2)《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后面小题。

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它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鹦鹉睡觉①________把头藏在翅膀下面,②________也会发出很低的叫声。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ù,以及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动物的梦有多有少,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③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④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告,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家chù____  ____动  ____

(2)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①②两处横线上。

_______ _______

(3)将③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④画线处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_______”改为“_______”。(要求:符合语境)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⑤正是江南好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①《狼》一文中点明狼假装睡觉目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狼》一文中描写“径去”之狼动作及心理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狼》一文中发表议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呵/仿佛春天,温馨又飘逸。”(汪国真)

请以《给我一个____________就够了》为题目,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 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管夷吾举于_____

(2)饿其体肤_____

(3)人恒_____

(4)入则无法家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拂乱其所为。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本文开头列举六个历史人物,是为了表明逆境出人才的道理。

C. 本文不仅谈到了人才造就,还谈到了国家治理的方法。

D.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能证明本文的道理。

4.下图是前一段时间不断被转发的“冰花男孩”,他的故事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