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就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资源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在不断地翻倍。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可以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而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选文有改动)

1.第②段中许多人发出了什么警告?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4.鉴于近海开发出现的问题,人类在未来对远洋和深海进行开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出三点即可)

 

1.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原因: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2.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3.因为未来陆地上的食物资源很可能满足不了人类的需要,而海洋中尤其是远洋和深海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作为人类食物的生物资源,人类可以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使海洋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4.过度开发(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恶性竞争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间为争夺有限的海洋资源纷争不断);破坏生态平衡。(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词句作答。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方法作答。本题根据第二段原文句子“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就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这一语句提炼解答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本题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划线句前有“例如”,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标志词语,表明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50亿”“1亿~1.5亿”,可以看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表明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据此整理概括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各部分内容概括作答。依据文章第二段“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资源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我们可以去下文找原因,第三段“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第六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根据这些内容归纳概括即可。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文章第六段“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而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这一内容,可以总结出现的不良行为和结果。写出任意三条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都是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这调皮的月光,让我只能睡睡醒醒。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夏日的月光,饱满丰腴;秋天的月光,洗尽铅华,安详恬淡;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的月光新鲜明媚。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今天是满月的日子,当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我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边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后,我感到无比畅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刻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地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地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A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B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是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掩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⑥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蒙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C月亮终于沉到了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最后的印象。

⑦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早没有了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地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阅读第①段,说说作者认为太阳和月亮有什么不同。

2.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文章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文章A、B、C三处画线的句子具体描写了“那团月亮”夺目的美,请任选一处,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美的。

4.说说文章第⑦段中“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一句给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只开始时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把它当成凶猛的怪物了。蝗虫在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立刻就吓呆了,紧张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螳螂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来,一向善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想必它生怕自己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名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恐慌,恐惧到让自己慌不择路、前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1)本段选自《      》,这部书的主题是“谱写      的诗篇”。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行乱其所为__________

(2)困于心,于虑__________

(3)年九十__________

(4)固不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2)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望》中,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再现了国都沦陷、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荒凉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图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改为____        ____改为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