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科学文语段阅读 中国刺绣 ①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就伴随...

科学文语段阅读    

中国刺绣

①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就伴随着祭天礼器(青铜器、玉器)、陶器和织物而诞生,且时代更迭,生生不息。

②中国的刺绣工艺几乎遍于全国,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各具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发展到今天的刺绣艺术品,工艺精细复杂。例如双面绣《猫》,是苏绣的代表作品之一。艺人们将一根头发粗细的绣花线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细线绣,并将千万个线头、线结藏得无影无踪。无论从正面或反面都可以看到小猫调皮活泼的神态,绣猫最难的是一对猫眼睛,艺人们需用20多种颜色的丝线才能把猫睛绣得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③至今,在双面绣的基础上,又发展成双面异色样绣,为刺绣工艺开辟了新的途径。一般的刺绣日用品如被面、枕套、靠垫、鞋面之类,中国民间很多妇女都能绣出,比较普及。

④现在又有金丝羽毛绣更是栩栩如生立体感强,羽毛绣不但可以绣山水花鸟,还可以绣日常用品乃至地毯、挂毯等。制作方法简单,是利用人们日常生活扔掉的各种禽类的羽毛,经过消毒处理,手工绣制的。

1.根据选文概括中国刺绣的特点。

2.指出文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种类多样,工艺精细复杂,不断得到发展。 2.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举苏绣的代表双面绣《猫》这一作品,运用数字具体、准确、有力地说明了发展到今天的刺绣艺术品,其工艺之精细复杂。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能够通读文本,把我关键句子即可。如:早在远古时代就伴随着祭天礼器(青铜器、玉器)、陶器和织物而诞生,且时代更迭,生生不息。可以得出一特点:历史悠久;中国的刺绣工艺几乎遍于全国,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各具特色。可以得出一特点:分布广泛,种类多样;发展到今天的刺绣艺术品,工艺精细复杂。可以得出一特点:工艺精细复杂;在双面绣的基础上,又发展成双面异色样绣,为刺绣工艺开辟了新的途径。可以得出一特点:不断得到发展。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把握。注意先判断说明方法,然后分析作用。“例如”一词表明本句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二分之一”“四分之一”“ 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等表明了本句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举例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今天的刺绣艺术品,工艺精细复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生好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者所言,吾悉能志之①,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②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④,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志(zhì):同“识”,记。②说(shuì):劝说。③还(xuán):同“旋”,转身。④蹉跎(cuōtuó):光阴消逝。

1.选出与所给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吾悉能志之

A. 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C. 吾欲之南海(《为学》)    D.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谓君不善学              (2)余不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4.文中李生认为怎样才算是“善学者”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B. 以: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

C. 去:睨之久而不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 自: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唐诗。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体裁是 _______ ,所押的韵是______ ,所写的节日是________

2.诗人运用哪个词语写出院中空明皎洁的月色?其境让人不由得想起李白哪两句名诗?

3.如果把后两句诗改写成“今夜我独望明月,无限秋思落心头”好不好,为什么?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孙大圣执着扇子,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焰,寂寂除光;行者欢欢喜喜,又煽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清风微动;第三扇,满天云漠漠,细雨落霏霏。

这段文字出自 ________(作家名)的《西游记》,是“ __________________”故事中的结局部分。孙悟空拿的扇子是向 ______________(人名)借来的。

(2)祥子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写的 《_____________》,书中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胆大泼辣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_____,她是车场老板___________的女儿。

 

查看答案

古诗默写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木兰诗》诗中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你所积累的诗词中写出一句劝学的诗句: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