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比较,不要被“对比”束缚,不要为“落差”沮丧,在这个世界上,...

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比较,不要被“对比”束缚,不要为“落差”沮丧,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做自己,就好。

请以“做自己,就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学校。

 

做自己,就好 浩瀚的宇宙中,漂浮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星球,每个星球都闪亮着自己的光辉。其中有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繁多的物种,每个生命都是一段传奇的化身,都有不同的风采,都像长虹一般耀眼。 但是,在这个地球上,有很多事总让我想不通,例如在动物园里,驯兽师总教动物人类的本领,模仿人类的习性,来搏庸人们的破涕一笑,我承认自己也是其一,也不免会被逗笑,但一笑过后,总觉得有点难受;动物本有自己的可爱之处,何必要可以去模仿人类而讨人类的欢喜,不免叫人有些心酸。正如鲁迅所言:“造物者创造了一切,都是平等的,人们耍的这些小聪明,倒看来有些多事了。” 有些事真的是这样,一些很好的东西被复制多次后,反而叫人反感。 09年春晚凭借《不差钱》红遍全国一夜成名的小沈阳,多少人欣赏他,可春晚过后络绎而来的却是无数翻版的娘娘腔在各个卫视上演,让人看得发腻;当杰克逊逝世后,多少模仿杰克逊的人齐聚电视和网络来比拼谁最像一代歌王,这些也不免有些令人乏味;甚至有不少人把某个歌手的说话方式当做习惯来改变自己,结果徒留人的冷笑一声。每个人的身上有自己的闪亮点,和必要刻意模仿别人?再说,外表的浮华可以复制,气质你学的来么? 从第一部穿越剧《寻秦记》开始,各种各样的穿越戏份充斥着人们的眼球,穿越小说也风靡一时,本来一个很好的创意被涂抹得再寻常不过了,甚至有下个剧情不看都明白的感觉,看多了穿越,上个厕所都感觉马桶像穿越洞…… 有家大公司招聘,很多人慕名而来,他们看到地上有香蕉皮,旁边还坐着行乞的老人,都以为是公司的测试题,便将香蕉皮捡起,并捐款给老人,有的甚至买来吃的给老人,结果他们都未被录取。很简单,那确实是一道测试题,但他们未被录取的原因是:太社会。 如今的社会,需要学习,但更需要创新,需要寻常,但不是千篇一律,单一的复制会使人乏味,东施效颦只会惹来嘲笑,其实简简单单做真实的自己就好。 我写我的文字,我抒自己的情怀,我怜世人的悲哀。 【解析】 本题是命题作文。“做自己,真好”,这是一个理想化且带有一些诗意的题目,材料试图引导学生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年代里不要随波逐流,不要人云亦云,要坚守真我,保持住自己的个性。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生活中的我们也都是独一无二的,长相、性格、心理等也都是人人不同的,我们要“做自己”。“做自己”当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随心所欲,拒他人于千里之外,和社会格格不入。“真好”的标准是:追求属于“自我”的目标,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情。然后结合这个思路行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应用

育英学校计划开展以“爱国•爱家•爱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了把这项活动做好,下面是召开相关会议的通知,其中有五处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2.请你写出关于爱国的一联诗句或者一句完整的名言。

3.为展示同学们的积累成果,学校组织了“爱国诗词朗诵会”,李晖同学刚刚朗诵了《木兰诗》,张强同学要接着朗诵光未然的《黄河颂》,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串联词,要求语言流畅,符合文章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追念闻一多先生

冰心

①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他的诗从《红烛》到《死水》,差不多每首我都读过。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古诗和西洋诗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中西的诗的格律他都融会贯通,用起来流畅自如,得心应手。

②我不是诗人,我说不出评诗的内行话,作为一个诗的爱好者,联系到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与其说是诗如其人,还不如说他自己就是一首诗——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

③我和一多先生的晤面谈话,往多里说,也只有七八次。我记得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五年春天,我们在美国波士顿的留学生演古典剧《琵琶记》,一多先生从纽约来波士顿过春假,因为他是学美术的,大家便请他替演员化装。剧后的第二天,一多先生又同几位同学来看我。那天人多话杂,也忘了都说些什么了。第二次我记得很清楚的见面,是一九三○年的夏天,他同梁实秋先生到我们的燕京大学的新居来看我们。他们一进门来,挥着扇子,满口嚷热。我赶紧给他们倒上两玻璃杯的凉水,他们没有坐下,先在每一间屋子里看了一遍,又在客室中间站了一会,一多先生忽然说:“我们出去一会就来。”我以为他们是到附近看别的朋友去了,也没有在意。可是不多一会,他们就回来了,一多先生拿出一包烟来,往茶几上一扔,笑说:“你们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茶烟待客,以后可记着点!”说得我又笑又窘!那时我们还不惯于喝茶,家里更没有准备待客的烟。一多先生给我们这个新成立的小家庭,建立了一条烟茶待客“风俗”。

④我虽然和一多先生见面的次数不多,但他在我的脑中是个很熟的熟人。吴文藻和他是清华同学,一多先生的同学和朋友,差不多我都认识。从他的和我的朋友的口中,我不断地听到他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诗,更多的是他这个人!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亲朋,热爱一切值得他爱的人和物。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

⑤他在留美时期,怀念乡土,怀念着朋友和亲人,他提早回国来了,他发现在他“尺方的墙内”并没有和平,中国有的是“战壕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他没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抗战时期,他兴奋地随着他教学的清华大学,辗转到了昆明,但是国民党政府的“抗战的成绩渐渐露出马脚”,他的兴奋情绪又因为冷酷的事实而渐渐低落下去。但是越到后来,更加冷酷的事实,使他更是站在进步的年轻人一边,使他觉悟到“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我们应该把自己知识配合他们的力量”。这个时期他没有写诗,但他说:“诗是负责的宣传。”他重视诗的社会价值。他把自己的诗人的力量,投入到人民力量的大海怒涛之中,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他终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⑥作为一个诗人,一多先生写的诗并不比别人多,但是他的死是一首最伟大的诗!早在一九二六年四月,他在《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那篇文章里,他说:“我希望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热血要流在天安门,流在铁狮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笔尖,流在纸上。”“也许有时仅仅一点文字上的表现还不够,那便非现身说法不可了。所以陆游一个七十衰翁要‘泪洒龙床请北征’,拜伦要战死在疆场上了。所以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

⑦一多先生死去快三十三年了,今天我写这篇追念我所敬佩的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回顾过去的三十三年,真是想后思前,感慨无尽!毛主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曾经是民主个人主义者,而首先是个爱国者的闻一多先生,一旦找到了和广大人民结合才能救国的真理,他就昂首挺胸凛然不屈地迎着“黑暗的淫威”走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他的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选自《闻一多纪念文集》,有删改)

1.作者追念闻一多先生,为什么先由闻一多的诗入手?

2.细读第⑤自然段,说说闻一多先生回国后,他的心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

4.文章开始说“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结尾说“今天我写这篇追念我所敬佩的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回顾过去的三十三年,真是想后思前,感慨无尽!”说说首尾照应的作用。

5.臧克家说,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冰心先生说闻一多先生是“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请你也用这样的语言,说一说你对闻一多先生的认识。

 

查看答案

科学文语段阅读    

中国刺绣

①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就伴随着祭天礼器(青铜器、玉器)、陶器和织物而诞生,且时代更迭,生生不息。

②中国的刺绣工艺几乎遍于全国,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各具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发展到今天的刺绣艺术品,工艺精细复杂。例如双面绣《猫》,是苏绣的代表作品之一。艺人们将一根头发粗细的绣花线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细线绣,并将千万个线头、线结藏得无影无踪。无论从正面或反面都可以看到小猫调皮活泼的神态,绣猫最难的是一对猫眼睛,艺人们需用20多种颜色的丝线才能把猫睛绣得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③至今,在双面绣的基础上,又发展成双面异色样绣,为刺绣工艺开辟了新的途径。一般的刺绣日用品如被面、枕套、靠垫、鞋面之类,中国民间很多妇女都能绣出,比较普及。

④现在又有金丝羽毛绣更是栩栩如生立体感强,羽毛绣不但可以绣山水花鸟,还可以绣日常用品乃至地毯、挂毯等。制作方法简单,是利用人们日常生活扔掉的各种禽类的羽毛,经过消毒处理,手工绣制的。

1.根据选文概括中国刺绣的特点。

2.指出文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王生好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者所言,吾悉能志之①,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②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④,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志(zhì):同“识”,记。②说(shuì):劝说。③还(xuán):同“旋”,转身。④蹉跎(cuōtuó):光阴消逝。

1.选出与所给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吾悉能志之

A. 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C. 吾欲之南海(《为学》)    D.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谓君不善学              (2)余不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4.文中李生认为怎样才算是“善学者”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B. 以: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

C. 去:睨之久而不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 自: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