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原文默写。 (1)大河上下,顿失滔滔,__________________,_...

按原文默写。

(1)大河上下,顿失滔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

(2)惜秦皇汉武,__________________,唐宗宋祖,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5)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2)略输文采稍逊风骚(3)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4)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6)无意沉醉了凝望他的大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蜡象”“略”“骚”“凝望”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B.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忧伤烦恼)

C.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礼帽)

D.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ráo)   腰(shé)    风搔    文采

B. 哑(shī)   摇(yè)     凶涌    腐烂

C. (miǎn)  鲜(yán)    呢喃    飘逸

D. 婷(pīn )  柔(lèn)    海侠    曼游

 

查看答案

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比较,不要被“对比”束缚,不要为“落差”沮丧,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做自己,就好。

请以“做自己,就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学校。

 

查看答案

综合应用

育英学校计划开展以“爱国•爱家•爱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了把这项活动做好,下面是召开相关会议的通知,其中有五处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2.请你写出关于爱国的一联诗句或者一句完整的名言。

3.为展示同学们的积累成果,学校组织了“爱国诗词朗诵会”,李晖同学刚刚朗诵了《木兰诗》,张强同学要接着朗诵光未然的《黄河颂》,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串联词,要求语言流畅,符合文章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追念闻一多先生

冰心

①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他的诗从《红烛》到《死水》,差不多每首我都读过。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古诗和西洋诗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中西的诗的格律他都融会贯通,用起来流畅自如,得心应手。

②我不是诗人,我说不出评诗的内行话,作为一个诗的爱好者,联系到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与其说是诗如其人,还不如说他自己就是一首诗——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

③我和一多先生的晤面谈话,往多里说,也只有七八次。我记得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五年春天,我们在美国波士顿的留学生演古典剧《琵琶记》,一多先生从纽约来波士顿过春假,因为他是学美术的,大家便请他替演员化装。剧后的第二天,一多先生又同几位同学来看我。那天人多话杂,也忘了都说些什么了。第二次我记得很清楚的见面,是一九三○年的夏天,他同梁实秋先生到我们的燕京大学的新居来看我们。他们一进门来,挥着扇子,满口嚷热。我赶紧给他们倒上两玻璃杯的凉水,他们没有坐下,先在每一间屋子里看了一遍,又在客室中间站了一会,一多先生忽然说:“我们出去一会就来。”我以为他们是到附近看别的朋友去了,也没有在意。可是不多一会,他们就回来了,一多先生拿出一包烟来,往茶几上一扔,笑说:“你们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茶烟待客,以后可记着点!”说得我又笑又窘!那时我们还不惯于喝茶,家里更没有准备待客的烟。一多先生给我们这个新成立的小家庭,建立了一条烟茶待客“风俗”。

④我虽然和一多先生见面的次数不多,但他在我的脑中是个很熟的熟人。吴文藻和他是清华同学,一多先生的同学和朋友,差不多我都认识。从他的和我的朋友的口中,我不断地听到他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诗,更多的是他这个人!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亲朋,热爱一切值得他爱的人和物。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

⑤他在留美时期,怀念乡土,怀念着朋友和亲人,他提早回国来了,他发现在他“尺方的墙内”并没有和平,中国有的是“战壕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他没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抗战时期,他兴奋地随着他教学的清华大学,辗转到了昆明,但是国民党政府的“抗战的成绩渐渐露出马脚”,他的兴奋情绪又因为冷酷的事实而渐渐低落下去。但是越到后来,更加冷酷的事实,使他更是站在进步的年轻人一边,使他觉悟到“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我们应该把自己知识配合他们的力量”。这个时期他没有写诗,但他说:“诗是负责的宣传。”他重视诗的社会价值。他把自己的诗人的力量,投入到人民力量的大海怒涛之中,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他终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⑥作为一个诗人,一多先生写的诗并不比别人多,但是他的死是一首最伟大的诗!早在一九二六年四月,他在《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那篇文章里,他说:“我希望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热血要流在天安门,流在铁狮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笔尖,流在纸上。”“也许有时仅仅一点文字上的表现还不够,那便非现身说法不可了。所以陆游一个七十衰翁要‘泪洒龙床请北征’,拜伦要战死在疆场上了。所以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

⑦一多先生死去快三十三年了,今天我写这篇追念我所敬佩的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回顾过去的三十三年,真是想后思前,感慨无尽!毛主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曾经是民主个人主义者,而首先是个爱国者的闻一多先生,一旦找到了和广大人民结合才能救国的真理,他就昂首挺胸凛然不屈地迎着“黑暗的淫威”走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他的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选自《闻一多纪念文集》,有删改)

1.作者追念闻一多先生,为什么先由闻一多的诗入手?

2.细读第⑤自然段,说说闻一多先生回国后,他的心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

4.文章开始说“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结尾说“今天我写这篇追念我所敬佩的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回顾过去的三十三年,真是想后思前,感慨无尽!”说说首尾照应的作用。

5.臧克家说,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冰心先生说闻一多先生是“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请你也用这样的语言,说一说你对闻一多先生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