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读懂自己 在我眼里,每个人 都是一本书。有的人是色彩斑斓的童话书,人人爱不释手;有的人是光怪陆离的冒险书,人人都在羡慕它的自由;有的人是学识渊博的百科全书,人人仰慕它的殷实…… 人往往看不懂自己,对于自己。我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不知如何阐诉,只好统统写下来。让别人来读懂自己。 我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或者说,我是一直刺猬。我用冷漠来武装自己的刺,不让自己受到伤害,靠近我的人首先看的不是我的微笑,得到的只是一身伤痕。我也会感到抱歉,只能无助的说声“对不起”,我依然无法拔掉身上的刺。我在心理筑起一道防线,唯一的几个好朋友艰难的越过防线,才站在我的心里。东升西落的太阳无法引起我的哀伤,人们感叹生命的流逝,我漠视着一切在我的眼前发生,似乎,我的心开始麻木…… 别人对我的评价我默默地承受着,是好是坏都无法激起我的反抗。更多的时候,我在默默的为自己修补伤口,被别人深深伤害的伤口,伤在心灵的伤口。在我身边的一个朋友不止一次地在我面前叹气;“为何你总是无法和陌生人交心?甚至是自己的同学?”我沉默地倾听着,其实,我想说:我不懂。 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奇怪的人,外表可以那么冷漠。内心世界却那么丰富多彩。我的头脑里常跳出一些新奇的语句,更多的时候,我喜欢把它们串成一篇篇文章,傻傻地看着,仿佛时间都静止在这一瞬间。闲暇的时候,我就自己一个人想着奇奇怪怪的事情,心情好的时候就把它们写下来,尽管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把它们付之一炬,它们仍然会源源不断的冒出来,仿佛知道我会寂寞一样…… 我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解析】 思路点拨:“读懂”二字,包含了阅读的主体、阅读的对象及阅读感悟。我们可以从自然风景中领略美,可以从身边人的言行中感受爱,可以从诗词歌赋中体会韵,可以从新闻时事中明白社会责任,可以从发明创造中了解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写作时,我们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感触较深的方面来写,才能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经典诗词 过诗意人生

——从《中国诗词大会》说开去

①《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饮水思源,从绵延不绝的文明中借鉴智慧,才能行稳致远。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也再次佐证了这一点:当下国人的心灵仍然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现代中国的前行,也需要从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

②诵读润泽心灵。唐宋诗词作为我国优秀思想文化的载体,以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把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内化为心灵认知。品读鉴赏这些锦绣文章,能把纯意识形态的、纯政治伦理的概念转化提升为心灵的感应、精神的修养,从而将一种外在的、说教式的教育,转化为一种艺术的感染,浸润心灵。吟诵时应以品读为核心,因声求气,得其风骨神采。要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吟诵或创作比赛,通过合唱、诗乐舞、情景剧、快板、音乐剧等形式,创新传统经典的传播形式,加上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渲染扩散,营造浓厚氛围,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③体悟提升境界。古典诗词的力量,在于穿越千年而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正如《中国诗词大会》一位参赛者所说,热爱古诗词,只因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感觉”。包含唐宋诗词在内的经典一直涵养着国人的精神生活,充实着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到“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人生的起落与社会的变迁在平仄的韵律中归于祥和;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思况味等,其间传达出的人生态度和深沉思索,无不启示我们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的变故和不幸:只有实现了内心和谐,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我,关爱他人,热爱生活,实现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相处。

④躬行笑对人生。诵读古典诗词,重要的是去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校正人生航向。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诗词给了她用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对抗多舛命途的力量。《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冠军武亦姝说,苏轼“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始终笑对各种人生挑战,“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国诗词大会》的百名选手,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他们不分年龄、民族、学历与职业,上至“白发翁媪”,下至“黄发垂髫”,都能从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养分,振奋精神,砥砺前行。

(选自《徐州日报》)

1.阅读全文,请依据文章内容说说我国古典诗词被奉为经典的原因。

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开头引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饮水思源,从绵延不绝的文明中借鉴智慧,才能行稳致远”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体悟古典诗词能提升境界,请选择第③段中某两句诗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查看答案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发谷与民,万余人 活:救助,使……活

B. 室无贿赂,案无留  牍:书信

C. 岁荒,人相食  值:遇到

D. 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去:离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树林阴翳,鸣声下  有谴,我任之

B. 太守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

C. 醒能述文者  画竹、兰为长

D. 燮开仓赈济,阻之  今闻无罪,二世杀之

3.下面对两文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 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C. 郑板桥不仅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游。

D. 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4.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查看答案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然则/何时/而乐耶    B.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衔远山……气象万千”一句运用了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洞庭湖气势宏大、水面宽阔、天气多变的特点。

B. “日星隐曜……樯倾楫摧”一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连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写出了洞庭湖上阴雨连绵的凄楚景象。

C. “而或长烟一空……静影沉璧”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洞庭湖恬静幽美的秋天夜景。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古仁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的人生境界。

3.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二和第三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情境。

B. 选文语言骈散结合,依文章内容而变化,既简洁凝练,又流利畅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 选文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在一起,于起承转合之间传达出作者超然物外、心怀天下的理想襟怀。

D.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点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豁达乐观的胸襟。

4.下列与本文作者表达的家国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

A.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查看答案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

 

查看答案

九年级(1)班以“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传统文化我知道)

(A)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参观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B)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C)如何使这些文化瑰宝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是我们应该肩负的问题和认真思考的责任。

上面三句有一句有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病句是______,修改意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统节日我传承)

近年来,我国很多人崇尚过洋节而忽视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请你针对这类情况对“过中国节,传承传统文化”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弘扬传统我践行)

班委会打算请校政教处的杨老师5月9日下午3点来班级,给同学们做关于“传统文化伴我成长”的主题讲座,请你以班长的名义打电话邀请杨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