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①段:___________图;第②段:___________一图;第③段:______________图。

2.第②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

3.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1.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2.触觉、嗅觉、听觉 3.(1)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2)“抚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风吹在脸上的感觉比作母亲的手抚摸的感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 4.这三个分句的语序不可以颠倒,因为三个比喻分别对应着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杏儿、梨儿”语文中的描写、叙事等手法有它的内在逻辑关系,上下文是一一对应的,红的像火对应的是桃花,粉的像霞对应的是杏花,白的像雪对应的是梨花。用这几个排比着重突出了春天的色彩,完美的表达出“春”的特征和作者巧妙的利用色彩展现春天鲜花盛开、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把握。结合“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可知,第①段是一幅春花图。结合“‘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可知,第②段是一幅春风图。结合“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知,第③段是一幅春雨图。 2.本题考查学生对“五感”的把握。包含:触觉,味觉,听觉,嗅觉,视觉等。结合文段内容分析即可。“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触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是嗅觉。“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这是听觉。 3.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1)“闹”字是人的动作,修饰蜜蜂,可从蜜蜂的情况、花的特征来回答。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2)句子的本体是“春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喻体是“母亲的手抚摸的感觉”,可从春风的特征来回答。“抚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风吹在脸上的感觉比作母亲的手抚摸的感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 4.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结构的把握。结合后文分析。下文的写作顺序,是与“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相照应的。红的像火对应的是桃花,粉的像霞对应的是杏花,白的像雪对应的是梨花。与“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

B. 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C. 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D. 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甘肃省博物馆获得历史文物藏品近82 000多件。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堂  应/一唱一和  落地/大大

B. /礼  托/不应求  肤/不择食

C. 落/急  灵/穴来风  仿/一一样

D. 亮/望  酝/书声琅  弱/披戴笠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2)_______________。海日生残夜,______

(3) 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

(4)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查看答案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不该丢失的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 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 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