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年九十________

(2)寒暑________

(3)杂然相________

(4)甚矣,汝之不________

2.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

(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北。

(2)面山居。

3.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

 

1.(1)将要(2)改变、变换(3)答应、赞同(4)聪明 2.(1)山之一毛(“之”作助词的句子) (2)聚室而谋(或:笑而止之) 3.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 4.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 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 5.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 【解析】 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且”:将要。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题干要求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首先要理解例句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1)例句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所以可从文中找出“山之一毛”一句作为答案。(2)例句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所以可从文中找出“聚室而谋(笑而止之)”一句作为答案。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以”“残年”“曾”“毛”等字词的翻译。“其如土石何”固定句式的翻译。 4.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可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的角度作答。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可从用智叟反衬愚公、进而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的角度作答。 5.考查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首先要弄明白愚公精神是什么,然后再分析今天学习愚公精神的必要性。愚公精神就是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的斗争精神。从个人角度讲,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且始终相信它能够实现。一个人对梦想多一份执着,便离梦想更近了一步。总之,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实干。信仰正确、信念坚定、信心充足,才会为伟大的事业奋斗终身。事业的成功与实干密不可分。所以说,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永远不会过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 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 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 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材料一 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选自《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2月21日人民网)

材料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

(选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2018年3月20日教育部网站)

材料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表

版 本

总数(篇)

年平均数(篇)

增长率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2013版

69

64

11.5

21.3

79.7%

93.8%

2017版

124

124

20.7

41.3

 

[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

(1)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小明拿到语文课本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

(3)八一学校将邀请丁立梅老师来校担任“经典咏流传”大赛的评委,活动时间为2019年4月24日上午9:00。请你以该校的名义拟写一份邀请函。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 对联“失马真成福 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C.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D.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查看答案

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A.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B.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是妻子的好丈夫!

C. 富贵了不能骄奢淫逸,贫贱了不能改移节操,在威武面前不能屈服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D. 富贵不能使我荒淫无度,贫贱不能使我动摇心志,威武不能使我屈膝投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