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①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到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突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继续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②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突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年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了吗?”父亲没有回答。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1.①儿子(14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②儿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 2.①(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②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或: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 3.父亲并没有看到灯光。理由:父亲说看到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①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②从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③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底。 4.①沉着镇定。面对困境,父亲并没有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②充满智慧。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激励着儿子跟他走出森林。(或: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深沉的爱……) 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儿子在成长困境中的引领作用,如一盏灯,照亮并温暖儿子一路前行,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十四岁的儿子过于贪玩,父子两人在森林中迷路,后来在父亲的带领下走出了森林。二是若干年后,儿子无力偿还贷款,父亲毅然卖房帮助他走出了困境。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一般来说可从修辞、描写、词语的运用等角度入手。阅读句(1),这句话是对当时父子二个所处的环境描写,“微弱的月光”“只能隐约看出两只手”“漆黑”都表现了森林的黑暗,以此来渲染恐怖的气氛,表现儿子内心的恐惧。(2)句,“长舒了一口气”是对父亲的一个动作描写,“脸上满是汗珠”则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在带儿子走出森林后轻松无比。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文中的“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着,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还有父亲在走进那个陌生人家后“长舒一口气”的表现,可以看出父亲并没有看到灯光,他之所以说谎,是想给儿子以安慰,平复他慌乱、恐惧的心。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中的父子二人在森林中迷路了,儿子无比的恐慌,但是父亲却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从迷路后,父亲用他看见灯光的谎言来安慰并鼓励儿子,表现了他是一个聪明的父亲,并且无比的爱自己的儿子。 5.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本文的标题“父亲是一盏灯”,将父亲比作明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对儿子成长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以此来突出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班内决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其中的两个环节。

(1)[认识诚信]请写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名称,并简单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说诚信]据报载:一名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仿照画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我们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黑的田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查看答案

古诗词名句填写。

(1)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2)__________________,寄身于草野。(曹植《梁甫行》)

(3)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4)曹操的《龟虽寿》中表达诗人积极奋发的精神和伟大抱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 “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 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 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