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内精读 1.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

课内精读

1.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 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助之”、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 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 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4.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5.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依据。

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1.(1)你也太不聪明了。(2)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几年,剩下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3)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4)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 2.相同点:“妻”和“智叟”在“力量的弱小”上提出了相同的质疑(疑问)。不同点:“妻”的疑虑中有担心和关心,“智叟”的质疑和阻拦中只有嘲笑(讥讽)和轻视(鄙视)。 3.D 4.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而是用“始龀”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跳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5.示例:众人“杂然相许”并纷纷献计献策,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此外,邻人刚刚七八岁的孩子也跑来帮忙,说明愚公移山之举深得人心。 6.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1)注意“甚”“惠”,(2)注意“曾”“毛”,(3)注意“固”“彻”,(4)注意“匮”“曾”等字词的翻译。“甚矣,汝之不惠”的谓语前置句,“其如土石何”的固定句式的翻译。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内心的想法,接着提出一个重要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则用讥笑和嘲讽的语气:“甚矣,汝之不惠”,“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则更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这两个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前者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的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后者的“笑而阻之”,引出愚公的反驳,从而自然过渡到神话结尾。 3.D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结尾反映了当时人们有“人定胜天”的强烈愿望,和变革大自然的雄伟气魄,也反映了作者对作品中所阐述的哲理思想的坚信,以神话的形式给予了肯定。 4.考查文章语言生动简洁的特点。要求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首先要理解句意。“始龀,跳往助之”: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始龀”把幼小、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跳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把孩子的形象寥寥几笔勾画了出来,所以说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真正做到了言简意赅。 5.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依据。愚公移山之所以得到了支持,主要是他对事业以及目标孜孜不倦的追求。具体表现在家人“杂然相许”一句上,并纷纷献计献策。而邻人刚刚七八岁的孩子是劳动力很弱的人,这种人都被愚公所鼓舞,愿意来帮忙,可见愚公移山的壮举不但得到了全家的支持,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6.考查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首先要弄明白愚公精神是什么,然后再分析今天学习愚公精神的必要性。愚公精神就是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的斗争精神,是敢想敢干、团结合作的精神。实现中国梦更需要这些精神。从个人角度讲,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且始终相信它能够实现。一个人对梦想多一份执着,便离梦想更近了一步。总之,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实干。信仰正确、信念坚定、信心充足,才会为伟大的事业奋斗终身。事业的成功与实干密不可分。所以说,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永远不会过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学常识填空。

列子,本名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查看答案

仿写画线句子。

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碍,使奋斗者获得成功。成功就像彼岸,唯有搏击风浪才能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推动科学技术更好的发展与普及,我们今晚还将特别举行“网易科学之夜”。(将“举行”改为“举办”)

B. 河北邯郸市涉县后池村因为义务上山修路,依靠双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在“后池村”后面加上“居民”)

C. 在持续的高温笼罩中,使空调用电需求持续增大,北京、天津、山东等多地电网负荷刷新了历史记录。(删去“多地”)

D. 我国的蘑菇种类繁多,分布在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都可以采到。(删去“分布”)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年九十   

(2)山北之塞   

(3)聚室而   

(4)力平险   

(5)通豫南       

(6)杂然相许       

(7)太行、王屋   

(8)且置土石   

(9)担者三夫       

(10)   

(11)寒暑   

(12)我之

 

查看答案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州(    )       

山北之(    )

出入之(    )   

担者(    )

妻(    )        

(    )

(    )       

以应(    )

朔东(    )   

南(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