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锦游泳____

(2)佳木而繁阴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或/长烟一空    B.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1.鱼繁荣滋长(茂盛,繁盛) 2.(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3.C 4.范仲淹的“乐”,是欣赏了春天美丽的湖面景色产生的乐;欧阳修的“乐”,是领略了树林中早晚、四时之景而快乐。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鳞”代指鱼;“秀”,茂盛。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以”因为;三个“乐”字,乐趣/以……快乐/快乐。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及主旨的能力。《岳阳楼记》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警策自己。《醉翁亭记》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故相同点:甲文提出“后天下之乐”的政治理想,乙文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不同点是:《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作者借山水之乐来排遣谪居生活的苦闷。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字词内涵的能力。分析字词的内涵,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结合甲文可知,范仲淹“此乐何极”的“乐”是指面对美景而产生的愉悦心情;阅读乙文可知,欧阳修“乐亦无穷”的“乐"指欣赏美好景色的心情和与民同乐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探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中所作,首联运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词语,表现出诗人坎坷的人生境遇。

2.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景、情、理结合。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默写。

(1)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说明了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

(4)苏轼的《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5)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即景抒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你若盛开,那是____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____的一种职责。盛开,总是羡丽的,花朵的盛开是____,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____。

A悄然绽放 履行 绚丽 奋进B含苞待放 施行 妖艳 前进

C悄然绽放 施行 绚丽 前进D含苞待放 履行 妖艳 奋进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中,第②、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②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1)第②句修改意见:

(2)第③句修改意见:

 

查看答案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C.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

D.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