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的节日,让...

下面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的节日,让我们由衷地说一声:爸爸,我爱你!

B. 苹果连iphone8电源芯片都要自己做?为了产品质量苹果真是殚精竭虑

C. 近年来,动漫产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社会对动漫人才的需求也是锐不可当

D. 我们要依法依规、对症下药,勇于攻坚、敢于破难,以摧枯拉朽之势推进“大拆大整”专项行动。

 

C 【解析】 C加点词运用不正确。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用在句中不符合语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è qì______

(2)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法国国际zhònɡ cái______协会。

(3)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8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bǐnɡ shēnɡ liǎn xī_______的一刹那。

(4)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péng pài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默写。

(1)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3)把曹植的《梁甫行》默写完整。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①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院落里,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我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心有灵犀地朝我微笑着呢。

②这株蒲公英生长在东墙下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退休后,一次在庭院里散步时,不经意间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在那里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初夏,小院姹紫嫣红,蒲公英的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开得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清香阵阵,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似有似无的幽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阵阵微风中,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飞向遥远的天际……

③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处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如一日地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④那是1963年的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老师四十出头,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第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语文老师与我们同去。劳动之余,同学们就去原野上采集野菜,他也参与其中。

⑤青青的原野上,野菜种类很多,蒲公英也随处可见。采集之际,师生谈笑,理想与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老师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才。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人永远是极少数,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他顿了顿,指着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那些低矮的蒲公英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也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让大家写一篇作文。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⑥岁月流转,世事变迁,如今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

⑦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能与众多的奇花秀木同日而语。但是,年年岁岁,蒲公英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吹拂之时,率先破土而出,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即使无人问津。夏日,蒲公英又要将辛苦培育出的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许多年过去,这些“小伞”飞向了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湖畔、贫瘠的旷野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不怨不尤,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⑧明年春风拂面之时,我还会在庭院那熟悉的角落搜寻蒲公英的倩影,而它也一定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有删改)

1.阅读文章,请你说出作者在与蒲公英的“默契”中得到了哪些感悟,这些感悟又是怎样形成的。

2.老师在田野上的讲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讲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3.阅读前三段,就其内容或写法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这个问题对于你阅读这篇文章会有怎样的帮助。

 

查看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 没有 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 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 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 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 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

材料二 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学 生使用手机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校园,不仅浪 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宝贵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 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 年起就在 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 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10 万欧元的罚款;2009 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 年10 月9 日,法国参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 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材料三: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

(1)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总理敦促网络提速降费。

B.国内外都认为,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C.手机的使用如此普遍,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

D.我国对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2)你从材料三的调查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3)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以上材料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和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