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

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雁门太守行》中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渔家傲》中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析】 考查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烽”“抵”“郎”“蓬”等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人境:

(2)悠然:

(3)烽火:

(4)不胜簪:

(5)夜紫:

(6)殷勤:

 

查看答案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选段,按要求完成问题。

(A)汤姆重新又开始刷墙,漫不经心地说:“这也许是干活,也许不是。我只知道这对汤姆·索亚来说倒是很得劲。”

“哦,得了吧!难道你的意思是说你喜欢干这事?”

刷子还在不停地刷着。

“喜欢干?哎,我真搞不懂为什么我要不喜欢干,哪个男孩子能天天有机会刷墙?”

这倒是件新鲜事。于是,本停止了啃苹果。汤姆灵巧地用刷子来回刷着——不时地停下来退后几步看看效果——在这补一刷,在那补一刷——然后再打量一下效果——本仔细地观看着汤姆的一举一动,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被吸引住了。后来他说:“喂,汤姆,让我来刷点儿看看。”

汤姆想了一下,正打算答应他;可是他立刻又改变了主意:“不——不行,本——我想这恐怕不行。要知道,波莉姨妈对这面墙是很讲究的——这可是当街的一面呀——不过要是后面的,你刷刷倒也无妨,姨妈也不会在乎的。是呀,她对这道墙是非常讲究的。刷这墙一定得非常尽心。我想在一千,也许在两千个孩子里,也找不出一个能按波莉姨妈的要求刷好这道墙的。”

(B)汤姆突然想出个主意。附近有许多叉路口,与其在这里闲等着急人,不如去闯几条碰碰运气。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根风筝线,把它系在一块突出的石头上,然后和蓓姬一起上了路。汤姆头里走,边走边放线。大约走出有二十步远,通道往下到了尽头。汤姆跪了下来,往下摸着,顺手摸到拐角处,他又使劲尽量往左边一点摸。这时,不到二十码的地方,有只手,拿着蜡烛,从石头后面出来了。汤姆大喝一声,那只手的主人——印第安·乔的身体立即露了出来。汤姆吓瘫了,他动弹不得。紧接着就见那西班牙人拔腿就跑,转眼就不见了,真是谢天谢地。汤姆在想乔没听出他是谁,否则会过来杀了他,以报他在法庭上作证之仇。山洞里的回音让人无法辨出谁是谁。毫无疑问这就是乔没能认出他的原因,汤姆这样合计着。汤姆被吓得浑身无力。他自言自语道,他要是还有力气回到泉水边,一定呆在那里,无论怎样,都不想再去冒险,碰上印第安·乔就完蛋了。他很谨慎,不想对蓓姬说出看到了什么。他讲他大喝一声只是为了碰碰运气。

(均节选自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1.A选段中汤姆为什么不肯让本帮他刷墙?B选段中汤姆为什么把风筝线系在石头上?

2.结合A、B选段说说汤姆的性格特点。

3.原著中有许多精彩的情节,你最喜欢哪一段故事?请简述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选择发生在你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写一则消息,注意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军号呜咽以安勇士忠魂

柯克·辛普森

(1)今晚,一位从法国归来的美国无名阵亡战士在他祖国的浩瀚星空下安息了。他曾经鏖战疆场,如今马革裹尸,回归了故里。

(2)他独自静卧在护卫他身躯的窄窄石穴之中,而他的灵魂却已融入了美利坚精神。只要人们心中还珍爱自由,这位无名英雄得到的赞誉、光荣以及在他面前的庄严宣誓就会在美国人民中间千古传颂。

(3)他的墓后,矗立着为全体美国阵亡将士而建的纪念堂,宛如一座丰碑。纪念堂的大理石拱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我们决不会让烈士的鲜血白流。”

(4)远隔重洋,其他无名烈士也将像这位珍藏在美国人民心中的战士一样在他的同胞的记忆中永存。血管中流动着不列颠祖先血液的他,长眠在古老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巨石之下;法国的他,安息在凯旋门之下;意大利的他,静躺在罗马祭祖的圣坛之下。

(5)今天,他们一定也隐身在波尔马托群山之中来迎接一位美国同志加入他们光荣的行列。整整一天,全国上下都感怀着这位无名战士的光荣和骄傲。

(6)在这徐徐而行、牵人魂魄的送葬队伍中,行进着三军将士。覆盖棺木的国旗上,来自法国的鲜花已近枯萎,棺木后面就走着总统——代表着将其推选上来的1亿人民的送葬人。

(7)走在总统旁边的是珀欣将军,这位倒下的英雄就是在他的麾下战死在法国。将军的胸前只佩戴着一枚普通美国士兵的胜利勋章。

(8)接着,走过来一排排国家当今和以往的决策人物。他们之中有法官,有参议员、众议员、各军界要员,还有一小队举步艰难的荣誉勋章获得者——祖国的英勇儿子。

(9)低缓而缥缈,军乐队奏起的一支乐曲开始悄悄在纪念堂的白色大厅中回响。渐渐地,它沉重的节拍、悼怀的曲调在阵阵呜咽的鼓声中趋于明朗。

(10)总统将荣誉勋章和特殊贡献十字勋章并排别在烈士的胸前。外军中的最高军官逐一上前将金质的、钻石质的勇士徽章别到烈士胸前。接下来,各国代表放上了一连串外国勋章:从未别在任何非英国人胸前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罗马尼亚、捷克和波兰的所有最高荣誉勋章。

(11)林中传出一声炮响,明晃晃的刺刀挺立,排成一圈向死者致意。炮声又一次响起,为着向烈士告别。炮声再一次轰鸣,一位忠诚的同志已安然入睡,从此将长眠不醒。

(12)在震荡未绝的炮声中,军号吹奏起那支极古老、极悠远的曲调。它高亢、清越而又如此真切,像是为生者催眠,又像是为死者安魂。很久以后,一位已被人忘却的战士诗人捕捉到它的意义并将其记述下来,无论何处倒下的士兵,当他告别人世时都深知它的含义:

天光渐淡,

白昼远去夜来临。

当你长眠不再醒,

会有一颗为你祝福,

为你导航的星。

(13)炮声又隆隆响起,凝聚着举国的哀悼。他回家了,这位无名战士,将在他的土地上长眠。

(注)本篇报道(有删改)是为纪念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美国战士所写。发表在1921年11月11日美联社的报纸上,报道获得了1922年的普利策报道奖。

1.说说这则新闻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2.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怎样理解文章第(4)段的含义?

4.说说最后两段的写作特点?

5.为何美国上下以及外军首领、各国代表对一个无名战士的葬礼如此重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