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1.品析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词。 (1)黑云压城城欲摧 (2)半卷红旗临易水 2...

 

1.品析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词。

(1)黑云城城欲摧

(2)半卷红旗临易水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的战事。

B. 全诗运用色彩斑斓的词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衬托了悲壮的英雄气概。

C.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前句从听觉的角度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后半句从视觉上表现边塞风光的秀美。

D. 尾联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宛然在目,表现了主将不惜为国捐躯的志气。

 

1.(1)“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城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2)“半卷”是进军的特征。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刻画了战争的紧张。 2.C 【解析】 1.考查诗歌文字的表现力。首先理解词语在诗句里的意思,然后分析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黑云压城城欲摧”:黑云滚滚压上城头,像要把城堡压塌摧毁。这句诗既是写景,也是写事。而“压”字,既描绘出黑云滚滚的自然气氛,也渲染了敌势汹汹,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2)“半卷红旗临易水”:寒风半卷着红旗,轻骑驰向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半卷红旗”是一种战术,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结合全诗的内容来理解答案就准确完整了。 2.C项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燕脂凝夜紫”形容战场上的血迹,从视觉上表现了战争的惨烈,而不是边塞风光的秀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春望》,回答问题。

1.品析下列诗句。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B. 首联即扣住“望”字,所望之景“国破”和“城春”形成强烈的反差。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C. 诗歌运用了对偶、拟人、反衬等表现手法。

D. 尾联写诗人“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这种愁情皆因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诗人忧愤难解。

 

查看答案

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

1.品析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

采菊东篱下,悠然南山。

2.既然“此中有真意”,诗人为何又“欲辨已忘言”呢?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 “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出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 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

(1)《饮酒(其五)》写于作者____________之后,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

(2)《春望》为杜甫在____________时期于长安所作。

(3)《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

(4)《赤壁》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

(5)《渔家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历经25年审核,2年等待,首个世界上获批的供食用转基因动物——转基因三文鱼终于被端上餐桌。(将“首个”移至“获批”前)

B. 在西班牙东南部省阿尔梅利亚的海滩上有一只搁浅的小海豚被人们发现,然而却因为游客好奇争相和它合影,导致了它的死亡的原因。(删去“的原因”)

C. 广州白云机场“海天走廊”16日正式启用,成为不少国内外感知广州的“第一站”。(在“国内外”后面加上“旅客”)

D.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不但世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而且数量在增加,展现着大国的经济实力。(将“展现”改为“显示”)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雁门太守行》中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渔家傲》中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