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拓展阅读 母爱永远 管峻 我的母亲生于一九二八年。一九四四年,十六岁的她便加入了...

拓展阅读

母爱永远

管峻

我的母亲生于一九二八年。一九四四年,十六岁的她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的入党宣誓,是在一片坟地里悄悄进行的。母亲当年的主要任务,是在苏北抗日根据地,给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送情报。抗战胜利后,上级领导曾七次邀请我母亲南下任职,母亲一一谢绝了。

母亲一共生了六个孩子,我是最小的儿子。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母亲是温暖的、飘着泥土气息的寻常母亲,是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糖饼、年三十给我压岁钱的普普通通的慈母。

因为父亲每月有一份固定的收入,解决全家人的温饱没有问题。可是,在我十岁的那年,家父患病,多处求医,未能治愈。一九七六年,父亲不幸病逝。这一变故,对母亲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在我的少年记忆里,为了将子女带大,母亲坚强的韧劲又重新复苏起来。因为想挣更多的工分,已经五十岁的母亲直接加入到生产队男劳力的体力活中,挖河泥、推小车、挑大粪、打麦场、耕田耙地,母亲一样不落地干。

记得有一次,母亲累倒在草垛旁,是家里的狗唤我去将她背回家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咽炎,她独自一人步行近百里去求助民间医生。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劳作,母亲后来又患了肾炎,全身浮肿。但她仍爬到房顶,将漏雨的茅屋顶修补一新。母亲的这些辛劳,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我急切地盼望自己快点长大,并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以后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一九八三年,我应征入伍去苏州武警支队服役,这对我和母亲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对我而言,终于有机会离开家门,奔向属于自己的前程。而对母亲来说,她已年迈,也如愿地让我这个老小脱手了。但毕竟长这么大,我从未离开过故土,也从未离开过母亲。临走前的那几天,母亲虽然不说,但看得出她的心情是复杂的。虽然她不大识字,也不善言表,但时常躲到背地里流泪。之前从不拍照的母亲,悄悄地到镇上的照相馆拍了张照片塞进我的口袋里,然后转头就去擦拭眼泪。此情此景,我永远难忘。

我敬仰我的母亲,她辛劳一生,从不叫苦喊累。为革命,可以舍命;为家庭,可以拼命;而为了子女,她曾经答应我,要爱惜生命,多见证子孙们的幸福生活。

可母亲还是安静地走了。那天,大哥打电话来说:“妈妈状态很不好,我们很快就要没有妈妈了。”年近古稀且在我看来对儿女情长一向宽心的大哥,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我不禁潸然泪下。是啊,有母亲在,我们就是永远没有长大的孩子。母亲在,我们才有一个完整的大家庭。我每年无数次奔回家里,就缘于母亲还健在。母亲走了,家就散了,家乡也变成了故乡。在我父亲去世四十年后,母亲终于无牵挂地去和父亲团聚了。

1.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温馨提示:透过词语意思品析人物内心世界。)

之前从不拍照的母亲,悄悄地到镇上的照相馆拍了张照片塞进我的口袋里,然后转头就去擦拭眼泪。

2.结合文章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温馨提示:整体阅读全文,概括主要事件,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说说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对塑造母亲的形象有何作用。

(温馨提示:从内容来看,这一段看似闲笔,却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母亲的形象,然后再从结构上分析作用。)

4.怎样理解文章结尾的画线句子。

(温馨提示:联系全文,说说母亲与“家”的关系,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1.运用了动作描写,母亲对儿子百般不舍,不想用离别的痛苦来羁绊儿子,又实在抑制不住。“转头”将母亲复杂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 2.坚强,她为革命,可以舍命,失去丈夫独力抚养孩子,一生劳作;朴实,虽然年轻时曾是革命者,但在儿子眼里是温暖的、飘着泥土气息的普通的慈母;慈爱,不舍儿子远离。 3.第一段回顾了母亲的革命史,正面写了她的勇敢,侧面交代了她为革命所做的贡献。为后文写她回归家庭做铺垫,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4.在孩子眼里,从小到大,母亲都维系着一个家庭,小的时候,孩子们依赖母亲,母亲就是家。长大后,大家各奔东西,有了各自的家庭,但只要有母亲在,家就还在。母亲去世了,这个维系没有了,家乡也就成为了故乡。这句话蕴含了作者无比沉痛的感情。 【解析】 1.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所做事件和细节描写)、作者感情(感情色彩)理解。加点这几个词语,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从不拍照的母亲,拍了照片,“塞进”我的口袋,“转头”“擦拭”眼泪,写出母亲在我离开家门时的不舍与牵挂,但又不能阻拦的无奈心理刻画了出来。 2.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做很多的工作,以致累倒,表现母亲的坚强;我应征入伍,母亲流泪难过,表现母亲的不舍;还有评价性的语句“为革命,可以舍命;为家庭,可以拼命”可以直接拿来用。 3.考查文段的作用。此文主要写的是母亲,第一段交代母亲参加革命的经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为革命做事,突出其勇敢。“抗战胜利后,上级领导曾七次邀请我母亲南下任职,母亲一一谢绝了”此句写母亲谢绝任职,为家庭而放弃事业,从侧面衬托其伟大。 4.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划线句子“母亲”“家”是理解句子的关键词,有“母亲”的地方,就是“家”,母亲在,我们才有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只要有母亲在,家就还在。母亲去世了,“家”也就没有了,家乡也就成为了故乡。表达作者失去母亲后无比沉痛的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课文“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完成小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2.本文虽然回忆的是母亲,但在本段中还写到了祖父和祖母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3.选段中“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指的是什么内容?

4.“(母亲)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一句中,“比自己更穷”几个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阅读课文“我应该感谢母亲……愿母亲在地下安息”,完成小题。

5.“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6.“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7.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

《回忆我的母亲》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________________写的一篇追述钟太夫人一生事迹的________________(体裁)。

 

查看答案

仿写句子。

母亲,您像一条河,流淌着生命的水源,供我成长;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活中不少食物都有预防大脑衰老,如核桃、葡萄、黑巧克力等等。(在“衰老”的后面加上“的功效”)

B. 为了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大城市病”,使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删去“使”)

C. 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阅读的力量,对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十分重要。(将“体验”和“感受”对调)

D. “给爸爸放天假”亲子活动吸引了来自附近的1000多个家庭,近一千多名爸爸携孩子参加。(删去“近”或者“多”)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词语。

(1)好劳动

(2)周济:

(3)任劳任怨:

(4)为富不仁:

(5)聊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