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路边有一只小鸟在吃食,我小心翼...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路边有一只小鸟在吃食,我小心翼翼地走过,生怕打扰了它吃早餐。

B. 如果我们犯错了,老师总是和颜悦色地告诫,从不斥责我们。

C. 五一假期,我们去爬了云台山,累得筋疲力尽

D. 用自己的能力证明己,胜过用空话夸奖自己。

 

D 【解析】 D项有误“夸奖”赞美;称赞。与“空话”语境不符。“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和颜悦色”形容和善可亲。“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热(      )   

热(      )    

青 (     )   

雨(      )  

矿 (       ) 

息(      )

至(      )  

(      )    

(  )   

(       )  

着(         )

(          ) 

(      )    

(          )   

(           )

 

查看答案

拓展阅读

母爱永远

管峻

我的母亲生于一九二八年。一九四四年,十六岁的她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的入党宣誓,是在一片坟地里悄悄进行的。母亲当年的主要任务,是在苏北抗日根据地,给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送情报。抗战胜利后,上级领导曾七次邀请我母亲南下任职,母亲一一谢绝了。

母亲一共生了六个孩子,我是最小的儿子。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母亲是温暖的、飘着泥土气息的寻常母亲,是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糖饼、年三十给我压岁钱的普普通通的慈母。

因为父亲每月有一份固定的收入,解决全家人的温饱没有问题。可是,在我十岁的那年,家父患病,多处求医,未能治愈。一九七六年,父亲不幸病逝。这一变故,对母亲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在我的少年记忆里,为了将子女带大,母亲坚强的韧劲又重新复苏起来。因为想挣更多的工分,已经五十岁的母亲直接加入到生产队男劳力的体力活中,挖河泥、推小车、挑大粪、打麦场、耕田耙地,母亲一样不落地干。

记得有一次,母亲累倒在草垛旁,是家里的狗唤我去将她背回家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咽炎,她独自一人步行近百里去求助民间医生。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劳作,母亲后来又患了肾炎,全身浮肿。但她仍爬到房顶,将漏雨的茅屋顶修补一新。母亲的这些辛劳,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我急切地盼望自己快点长大,并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以后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一九八三年,我应征入伍去苏州武警支队服役,这对我和母亲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对我而言,终于有机会离开家门,奔向属于自己的前程。而对母亲来说,她已年迈,也如愿地让我这个老小脱手了。但毕竟长这么大,我从未离开过故土,也从未离开过母亲。临走前的那几天,母亲虽然不说,但看得出她的心情是复杂的。虽然她不大识字,也不善言表,但时常躲到背地里流泪。之前从不拍照的母亲,悄悄地到镇上的照相馆拍了张照片塞进我的口袋里,然后转头就去擦拭眼泪。此情此景,我永远难忘。

我敬仰我的母亲,她辛劳一生,从不叫苦喊累。为革命,可以舍命;为家庭,可以拼命;而为了子女,她曾经答应我,要爱惜生命,多见证子孙们的幸福生活。

可母亲还是安静地走了。那天,大哥打电话来说:“妈妈状态很不好,我们很快就要没有妈妈了。”年近古稀且在我看来对儿女情长一向宽心的大哥,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我不禁潸然泪下。是啊,有母亲在,我们就是永远没有长大的孩子。母亲在,我们才有一个完整的大家庭。我每年无数次奔回家里,就缘于母亲还健在。母亲走了,家就散了,家乡也变成了故乡。在我父亲去世四十年后,母亲终于无牵挂地去和父亲团聚了。

1.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温馨提示:透过词语意思品析人物内心世界。)

之前从不拍照的母亲,悄悄地到镇上的照相馆拍了张照片塞进我的口袋里,然后转头就去擦拭眼泪。

2.结合文章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温馨提示:整体阅读全文,概括主要事件,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说说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对塑造母亲的形象有何作用。

(温馨提示:从内容来看,这一段看似闲笔,却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母亲的形象,然后再从结构上分析作用。)

4.怎样理解文章结尾的画线句子。

(温馨提示:联系全文,说说母亲与“家”的关系,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完成小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2.本文虽然回忆的是母亲,但在本段中还写到了祖父和祖母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3.选段中“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指的是什么内容?

4.“(母亲)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一句中,“比自己更穷”几个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阅读课文“我应该感谢母亲……愿母亲在地下安息”,完成小题。

5.“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6.“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7.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

《回忆我的母亲》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________________写的一篇追述钟太夫人一生事迹的________________(体裁)。

 

查看答案

仿写句子。

母亲,您像一条河,流淌着生命的水源,供我成长;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