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婉转的春 李丹 ①旧历年过了,阳光明媚起来。二月的季节...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婉转的春

李丹

①旧历年过了,阳光明媚起来。二月的季节里,春还在某个角落里蛰伏着不动声色,冬日的余寒还在一波一波地侵蚀着,寒意在角角落落恋恋不舍地徘徊着,对于阳光的驱逐置之不理。偶尔有风吹过还有种凉寒彻骨的感觉,有时甚至还会有一场稀薄的雪。这样的时节人们便有了盼春的心情。

②角落里的春天脚步婉转,一波三折地扭着细弱的腰肢款款而来,最初没有什么气势却执着,一寸寸地拓展着自己的领地,先是空气里有了一丝暖意,迎面的风抽了筋骨般不再那么硬朗,阳光一扫冬日里的倦怠,愈发变得明媚灿烂起来,那样的阳光很是有了几分力量,毫不吝啬地落在角角落落里。小草最早感知了这种温暖,拥拥挤挤地探出头来,一场细雨过后,便大大方方地绿起来,没有了丝毫的羞涩感。堤岸的柳也耐不住寂寞了,细长柔软的枝条在风中飞舞,听到春天的消息悄悄鼓起了米粒般的芽苞,却忍着,掩饰着,和不经意的春风在温暖的阳光里调情。某一天,阳光更加温暖了些,那柔嫩的黄才一日日从芽苞中泄露出来,像一粒粒金黄的豆子挂满了枝头。还是那场雨吧,雨后,叶子便如一只只纷飞的蝶跃然在枝头翩然而舞,转眼就是一树的葱茏了,这个时候,春天才加快了行走的脚步,在一夜之间唤醒了千花万朵。

③果园里,最先登场的是杏花,枝枝杈杈还干枯着,毫无声色,却在你的回首间爆出了一树的雪白;你还在惊叹着花的神奇,微风过处,却有花瓣纷然飘落,想必它在忙着结籽吧,这时,嫩黄的叶才姗姗露出了它的颜面。之后,是桃花那一张张娇艳的脸,有了前人们那么多诗句的沉淀、浸染,怎么看桃花都是那么笑意盈盈的,有娇俏也有几分筋骨,宛若二八女子的脸。桃花似乎是最为大写意的春天,桃花开了,苹果花、梨花也相继登上春天的舞台,浓墨重彩地在春天里绽放,奉献自己的完美。春天在这样的繁华盛世里,在这样热热闹闹的花丛中正式来到人间,开始它极为短暂的旅程。

④风在春天里也是那样耐不住寂寞,它在春天里收了棱角与锋芒,浸染了花香与温暖。这样的风穿过树叶与花朵,在肌肤之间肆意地游走,不冷也不热,恰到好处,温润得如邻家少女。春天悄悄地来着,忽有一日便这样大肆张扬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⑤满眼都是绿色的时候,春也就深了。

1.请围绕题目,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每空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春天脚步婉转款款而来——__________——春天正式来到人间——__________——春深了

2.请仔细品读第②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本段主要是通过描写哪些事物来表现春天婉转来临的?

(2)同是写小草,本文用“探”,朱自清用“钻”,二者的妙处有何异同?

a.小草最早感知了这种温暖,拥拥挤挤地出头来。

b.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妙用修辞,可以使语言灵动,表达形象。请你从这一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3.第③④段写出了春花、春风怎样的特征?

春花:______________

春风:______________

4.本文和课文《春》在体裁上都属于__________;两文都抒发了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春蛰伏着不动声色春天加快行走的脚步春天大肆张扬地展现 2.(1)风、阳光、小草、柳树。 (2)同: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小草人格化,富有情趣。异:“探”字突出了小草对春天温暖的渴望;“钻”字体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3)运用比喻,将“柳枝的芽苞”比喻为“一粒粒金黄的豆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枝发芽的情形,富有诗情画意。 3.春花:繁多、美艳。春风:温暖、芳香。 4.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对春天的热爱、赞美。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路的把握。梳理写作思路,首先根据题干中的提示,正确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然后从文中摘取体现“春”的行踪变化的短句填空。从“二月的季节里,春还在某个角落里蛰伏着不动声色”“这个时候,春天才加快了行走的脚步,在一夜之间唤醒了千花万朵”“春天悄悄地来着,忽有一日便这样大肆张扬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从“迎面的风抽了筋骨般不再那么硬朗,阳光一扫冬日里的倦怠”“小草最早感知了这种温暖,拥拥挤挤地探出头来”“堤岸的柳也耐不住寂寞了,细长柔软的枝条在风中飞舞”可知,本段依次写了春天的风、阳光、小草、柳树的变化,表现了春天的婉转来临。(2)可以找出二者运用的相同的修辞手法,从体现景物的不同特征方面分析其表达效果的不同。 这两句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探”指向前伸出头或上体,这个动作描写表现出小草对温暖的渴望,非常有表现力;“钻”表现出春草破土而出时顽强的生命力,这样写,赋予小草人的形象,读来生动而富有情趣。(3)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首先明确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本句所体现的景物特征,赏析修辞的表达效果。“像一粒粒金黄的豆子挂满了枝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芽的可爱样子,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首先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可以结合文中对春花和春风的描写,从这两段中找出关键词语概括景物的特征。如“桃花那一张张娇艳的脸”表现了春花的美丽;“苹果花、梨花也相继登上春天的舞台,浓墨重彩地在春天里绽放”表现了春花的繁多;“浸染了花香与温暖”写出了春风的特点。 4.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从体裁上看,这两篇文章都是散文。写景散文一般都是为了表达对描写对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两篇文章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生动描写,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文学常识填空。

《春》的作者是______,字______,号______。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______、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你我》等。

 

查看答案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天来了!

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

春天来了!

在这播种的季节里,快播吧!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播下一个个金色的希望。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像春笋一样冒尖,像山花一样烂漫。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向夏的繁茂,秋的成熟……

A. 文段中用“醒来”一词赋予小草以人的行为,生动地描写出春天草木萌发、万象更新的景象。

B. 文段中运用“从……来”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大地上五彩缤纷的景象。

C. 文段中把“我们”比喻成“春笋”“山花”,集中地表达了“我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

D. 文段中反复运用感叹句“春天来了”,强烈地抒发了当春天到来时人们按捺不住的欣喜之情。

 

查看答案

下面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B.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宣告了中华民族“贫贱不能移”的气节。

C. 春光如此好,我们不要辜负它,周末有空就扶老携幼、呼朋引伴一起去踏春赏花吧。

D. 黯淡无趣留给冬天,你要花枝招展迎接春天!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躺跑,捉几回迷藏。

B.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翠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C. 舒活舒活筋骨,抖搂抖搂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D.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查看答案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风里带来些新fān______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shī______的空气里酝酿______

(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yùn______的光,烘托______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