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文)请以“不该遗忘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

(题文)请以“不该遗忘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不该遗忘的人 夏天,一个我喜欢的季节,在我喜欢的季节里,发生了最令我难忘的事情。使我懂得了怎样用自己的力量去关爱他人。 那一年,我妈妈生病了,住进了医院。和妈妈同一个病房的只有一个阿姨,她也有同我一样大的女儿,叫做琪琪。不到半天时间,我就和琪琪成为了好朋友。几天后,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天早上当我到医院时,都看到了放在妈妈床头上的花瓶里,放着一束新鲜的玫瑰花。我想:家里没人卖过花,医院也没有送病人鲜花的规矩,这花是谁送的?我一定要把它弄清楚! 第二天,当东方的云渐渐变黄的时候,我就来到了医院。妈妈和琪琪的妈妈都还在睡梦中呢,我正好躲起来,将事情看看个究竟。这时,我皱起了眉头,到底躲拿呢?正好,前面的窗帘映入了我的眼帘,哈,有了,于是我躲在了窗帘后静静观察着。两分钟后,我隔着窗帘往外看只见一个人手里拿着两束鲜艳的玫瑰,一束插进了我妈妈的花瓶里,而另一束插进了琪琪妈妈的花瓶里,她是谁呢?我猛地拉开窗帘,喔,原来是她,是琪琪。琪琪被吓了一大跳,说:“你……你怎么这么早就来啦?”我告诉了她前因后果,她红着脸说:“我妈妈身体一直不好,我每天给她买一束最鲜艳、最美丽的花,她每天就会很开心,病也会好得很快。当然,我也希望你妈妈早日康复,所以,也给你妈妈买了一朵。”我万分感动,眼睛湿润了,我妈妈也在这时起了床。我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她也很感动。 几天后的中午,天上突然下起了雨,怎么办?我还要回家给妈妈做蛋炒饭呢!要不到电话给爸爸?不行,他那么忙,哪有时间呀!我的眉毛拧成了一根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时,带了雨伞的琪琪正好要回家,对我说:“要不我先送你回家去吧!”说着便拉着我的手走下了雨中…… 爱是一片冬日的阳光,是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是一场洒落在久旱土地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相信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点的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啊! 【解析】 作文标题“不该遗忘的人”。从作文标题来看,这是一篇写人的作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首先要确定标题中的“人”是谁,要写出他为什么不该被遗忘。此题可以写你生活中遇见的人或社会人,如你认识的好人、优秀的人、对你影响最大对你帮助最大的人。也可以写名人,如“孔子”“屈原”“李白”“司马迁”“瞿秋白”“张海迪”等。写作的重点应放在人物不该被遗忘的原因上,可以是事迹本身,可以是事件的影响,可以是人的品格、精神、思想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和树

张亚凌

我家茅坑边有棵杨树,打我记事起就很粗很高大了。它似乎浑身憋着使不完的劲儿,一个劲儿猛长。不等我上小学,它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每次看到它时我就想,该不是它心里的热情太高,长得太快了,以至于皮儿赶不上里面的速度?

一次,母亲拍着杨树身说话了,那会儿她旁边只有一个正闹肚子的我。

“这树呀,它肯定在寻思:把我栽到哪儿是人的事,长得好坏是我自家的事。人呀,都像树就好了。”见我满脸不解,她又说了:“你看,又不是栽在院子里、栽在大门口,没人看没人理,还长得这么粗。这要是人的话,还不憋屈死了?你不懂,你太小了,大了就懂了。”

茅坑边的一棵臭树,也值得夸?我还是不解。

院子里有两棵树,也不知是谁在两棵树间绷了根粗铁丝,铁丝上穿满一节一节短小的竹筒,是用来晾晒衣服被褥的。

母亲也经常说院子里这两棵树,说时满脸都是敬畏。

“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树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搁在人身上,还不得破罐子破摔了?”

也记得看《士兵突击》那会儿,媒体对许三多好评如潮,说他身上有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不放弃”。母亲的评论很简单很明了,“就像咱屋的树,不记疤只顾长”。

母亲也常指着门口那棵歪着长的树数落我,童年的斑斑劣迹就穿越岁月清晰起来。

小时候,一放学,我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奔至家门口,书包一扔,从台阶上往上一跳就攀住了树枝,而后就荡起秋千。当然是和对门的胖妞比了,她家的树本身就没我家的高大,站在地上,一抬手,就攀住了树枝,荡起来自然没气势。

时间长了,被母亲发现了,也被她骂过,可还是不放过那棵树,照旧荡,还越荡越高。母亲也就骂句“疯女子”,懒得搭理我了。时间长了,先是我攀扯的那一枝斜了下来,后来,整棵树看起来也歪了。

90年高考失利,我曾经一度很颓废,整天窝在家里羞于出门。母亲再次说起门口的树:“树的性子多强:压弯了,就弯长;弄断了,从旁边再长。树不知道它遇上啥,遇上啥它都要长……人,就要学得像树一样皮实……”

记得当时母亲还说起巷子最西头的那个孤老婆婆,说她恓惶的境遇,说她就是像树一样的人。儿子还不到30岁,说没就没了;儿媳改嫁了,撇下不到两岁的孙子;好不容易把孙子拉扯到了十八岁,争气得要去上大学了,想出去玩玩放松一下,去游泳,就再也没有从水里上来。多少年了?那婆婆现在精神不也很好?她是想通了,命里注定没人陪她,就得自家好好活。这人呀,谁也不知道自家会碰上啥事情,碰上了,就得熬过去……

母亲爱拿树说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看着树思考,以至于在母亲已经走了的今天,我依旧喜欢用树的方式诠释人世。

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岁岁年年,叶儿复绿复枯萎。一世的别离,我们尚且难以忍受,树的心里,该不会被悲伤填满?

母亲离去了,纵然心里装满悲伤,我也得好好生活下去。举目四望,到处可见树的身影,每一棵树下,都站着我的母亲。

1.母亲评论树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皮实”,“皮实”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2.第一段中画线的语句有何作用?

3.母亲喜欢拿树说事,其实句句都是对“我”的教育,请写出下面的语句传达出的母亲的真正用意。

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树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

4.文中还插叙了巷子最西头孤老婆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5.本文结尾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说说黄胄先生

韩天衡

与黄胄先生相识是在1963年。当时黄胄先生还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创作员。由于不用坐班,白天我便经常去他家里学习。他的家在羊坊店,极普通的公房,印象中是二楼。

一位出色的画家,天赋与勤奋缺一不可。黄胄先生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勤奋。我曾开玩笑说,他除了睡觉之外,手里永远离不开竹子,吃饭时是一双筷子,其余的时间是抓着一支毛笔。手不离笔,是他日常的状态。无论什么朋友来看望他,甚至是他的长辈画家、领导来看望他,他都只顾画画,头也不抬,只是说:“你好啊!来啦!”从不放下画笔,更不起身倒茶。解放初,二十出头的黄胄先生从新疆调到了北京,向时任中央美院院长的徐悲鸿先生提出了去美院学习的想法。然而,徐悲鸿先生敏锐地看到了黄胄超人的天分,对这个画坛晚辈已经形成的风格暗自欣赏,而学院派的条条框框或许会限制了他的艺术创作,便善意地婉拒了他。我以为,悲鸿先生邀齐白石到中央美院当教授,他是伯乐;拒绝黄胄先生入院学习的请求,同样,也是伯乐。

黄胄先生画毛驴堪称一绝。一个大的清水笔洗,一支干净的大羊毫笔,就这么在水里蘸几下,饱含清水以后,濡一点淡墨,然后或轻或重,或急或缓,或大或小地一个块面一个块面地往宣纸上垛。这个过程,黄胄先生熟练到不需要看画面,可以随心地和你相视聊天。而宣纸的特点使每一块面间按下之后会产生水痕,当那些大大小小的块面堆垛得差不多了的时候,他才把目光移回纸上,根据画面上种种形态的浅墨块面,用焦墨点上驴眼,驴嘴上牵绳子,再将驴蹄一勾,简单几笔,匹匹生动的毛驴跃然纸上,站着的、躺着的、跪着的,一群栩栩如生的毛驴就呈现了出来。画毛驴,他像个魔术师,实在是神奇得很!还记得有一次,一位首长拿着一本吴昌硕的册页来找黄胄先生。册页经装裱后反面是空白的,首长有意让先生在空白之处作画,他也欣然应允。12张的册页,黄胄先生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且张张精彩非凡。现在想来,就是这特异的禀赋和勤奋,才造就了这样一位画坛天才!

黄胄先生一生惊险跌宕,像坐过山车一般,但他始终怀有一颗乡土气十足的朴质之心。曾听朋友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个陌生人来找他,进门就跪下,说:请您无论如何帮帮忙,家里老人死了,买不起棺材。先生二话不说,便拿给对方两幅画:“到荣宝斋去换钱吧。”

如此可爱、可敬的艺术家,无论他对于这个时代的意义如何,他留给我的都是无比丰饶的精神财富,让我知道,做人要真诚,搞艺术要勤奋!先生过世近20年,但他始终是我学习的典范,是我不能忘怀的一位恩师!

1.本文叙写了关于黄胄先生的四件小事,请分别概括一下。

2.徐悲鸿先生为什么拒绝黄胄先生入美院学习?

3.赏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无论什么朋友来看望他,甚至是他的长辈画家、领导来看望他,他都只顾画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的册页,黄胄先生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且张张精彩非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内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1.“我”在东京所看到的中国留学生过着怎样的人生?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的“也”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3.请从下面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指出其使用的修辞,并说明其作用。

A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我选__________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5.“我”为什么对途中经过的“日暮里”和“水户”印象会如此深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歌开头四句提到“神龟”和“螣蛇”,有什么作用?

2.将画线的诗句译为现代汉语。

3.结合全诗内容说说曹操是如何看待衰老和死亡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查看答案

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诚信是你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应永恒不变。最近,八(2)班以“我宣布我诚信”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围绕“诚信”这个话题写出你对“罗一笑事件”的看法。

2016年底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题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这篇文章刷屏。文章作者罗尔通过小铜人公司发文为患白血病的女儿罗一笑募捐,随后网友通过微信打赏捐款逾百万元,远远超过治疗所需费用。不过,很快有人爆料称,罗尔家并不贫穷,有三套房,另有网友称罗一笑参加了医保,治病报销比例超过70%,罗尔家花费还不到2万元……网民们指责小铜人公司借势营销超越了道德底线。质疑患儿父亲未能穷尽个人能力进行治疗,甚至怀疑其隐瞒个人财产情况,欺骗了大众的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在开展“共铸诚信学校”的活动中,进行了“诚信”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校园中“诚信”情况调查统计表(抽查人数:50人)

 

抄袭作业

言而无信

从未出现

20

24 

偶尔出现

15

16

经常出现

15

10

 

 

 

 

 

 

上面的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请你拟出解决此问题的两个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要开展“诚信人物”推荐活动,下面是王晓林同学找到的关于孔子的一段材料,请围绕下面的故事,为孔子拟一段推荐语。(100字以内)

有一次,孔子到齐国去,路上看见两个小孩在辩论太阳的远近。两个孩子争得不可开交时,抬头看见两个大人站在跟前,就问那位年长者:“你是谁?”年长者回答:“我叫孔丘,是鲁国人。”一个孩子高兴地说:“噢,原来是孔夫子呀,听说你很有学问。就请你评一评,看谁说得对。”孔子老老实实地承认:“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以后我会向有学问的人请教一下,再来回答你们吧。”孩子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人家都说孔夫子是个圣人,原来也有回答不了的问题呀!”孔子望着笑着离去的孩子,对身边的学生子路说:“在学习上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只有抱着这种诚实态度,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