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解释。 (1)沿溯阻绝 (《三峡》) (2)晓雾将...

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解释。

(1)沿溯阻  (《三峡》)             (2)晓雾将(《答谢中书书》)

(3)无与为乐者 (《记承天寺夜游》)  (4)互相邈(《与朱元思书》)

(5)窥谷忘(《与朱元思书》)         (6)仍故乡水(《渡荆门送别》)

 

(1)阻断、断绝 (2)消散 (3)考虑,想到 (4)向高处伸展 (5)同“返” ,返回 (6)喜爱 【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绝”是一词多义,这里是“阻断”;“念”是古今异义词,“考虑,想到”的意思;“反”同“返”,返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名句默写。

(1)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5)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

(6)__________________,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

(7)王绩的《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抓住莺歌燕舞,描绘早春明媚春光,给人无限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半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又收获了许多的记忆:解放战场上,人民解放军ruì____不可当的气势;十米高台上,跳水姑娘“飞天” líng____空的倩影;浩hàn____的大海上,舰载战斗机一着惊海天的壮举;娄蒙路的棚屋里,居里夫人视若珍宝的yíng____光……语文的世界,真是一个神妙的世界。

 

查看答案

(题文)请以“不该遗忘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和树

张亚凌

我家茅坑边有棵杨树,打我记事起就很粗很高大了。它似乎浑身憋着使不完的劲儿,一个劲儿猛长。不等我上小学,它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每次看到它时我就想,该不是它心里的热情太高,长得太快了,以至于皮儿赶不上里面的速度?

一次,母亲拍着杨树身说话了,那会儿她旁边只有一个正闹肚子的我。

“这树呀,它肯定在寻思:把我栽到哪儿是人的事,长得好坏是我自家的事。人呀,都像树就好了。”见我满脸不解,她又说了:“你看,又不是栽在院子里、栽在大门口,没人看没人理,还长得这么粗。这要是人的话,还不憋屈死了?你不懂,你太小了,大了就懂了。”

茅坑边的一棵臭树,也值得夸?我还是不解。

院子里有两棵树,也不知是谁在两棵树间绷了根粗铁丝,铁丝上穿满一节一节短小的竹筒,是用来晾晒衣服被褥的。

母亲也经常说院子里这两棵树,说时满脸都是敬畏。

“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树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搁在人身上,还不得破罐子破摔了?”

也记得看《士兵突击》那会儿,媒体对许三多好评如潮,说他身上有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不放弃”。母亲的评论很简单很明了,“就像咱屋的树,不记疤只顾长”。

母亲也常指着门口那棵歪着长的树数落我,童年的斑斑劣迹就穿越岁月清晰起来。

小时候,一放学,我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奔至家门口,书包一扔,从台阶上往上一跳就攀住了树枝,而后就荡起秋千。当然是和对门的胖妞比了,她家的树本身就没我家的高大,站在地上,一抬手,就攀住了树枝,荡起来自然没气势。

时间长了,被母亲发现了,也被她骂过,可还是不放过那棵树,照旧荡,还越荡越高。母亲也就骂句“疯女子”,懒得搭理我了。时间长了,先是我攀扯的那一枝斜了下来,后来,整棵树看起来也歪了。

90年高考失利,我曾经一度很颓废,整天窝在家里羞于出门。母亲再次说起门口的树:“树的性子多强:压弯了,就弯长;弄断了,从旁边再长。树不知道它遇上啥,遇上啥它都要长……人,就要学得像树一样皮实……”

记得当时母亲还说起巷子最西头的那个孤老婆婆,说她恓惶的境遇,说她就是像树一样的人。儿子还不到30岁,说没就没了;儿媳改嫁了,撇下不到两岁的孙子;好不容易把孙子拉扯到了十八岁,争气得要去上大学了,想出去玩玩放松一下,去游泳,就再也没有从水里上来。多少年了?那婆婆现在精神不也很好?她是想通了,命里注定没人陪她,就得自家好好活。这人呀,谁也不知道自家会碰上啥事情,碰上了,就得熬过去……

母亲爱拿树说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看着树思考,以至于在母亲已经走了的今天,我依旧喜欢用树的方式诠释人世。

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岁岁年年,叶儿复绿复枯萎。一世的别离,我们尚且难以忍受,树的心里,该不会被悲伤填满?

母亲离去了,纵然心里装满悲伤,我也得好好生活下去。举目四望,到处可见树的身影,每一棵树下,都站着我的母亲。

1.母亲评论树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皮实”,“皮实”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2.第一段中画线的语句有何作用?

3.母亲喜欢拿树说事,其实句句都是对“我”的教育,请写出下面的语句传达出的母亲的真正用意。

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树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

4.文中还插叙了巷子最西头孤老婆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5.本文结尾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说说黄胄先生

韩天衡

与黄胄先生相识是在1963年。当时黄胄先生还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创作员。由于不用坐班,白天我便经常去他家里学习。他的家在羊坊店,极普通的公房,印象中是二楼。

一位出色的画家,天赋与勤奋缺一不可。黄胄先生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勤奋。我曾开玩笑说,他除了睡觉之外,手里永远离不开竹子,吃饭时是一双筷子,其余的时间是抓着一支毛笔。手不离笔,是他日常的状态。无论什么朋友来看望他,甚至是他的长辈画家、领导来看望他,他都只顾画画,头也不抬,只是说:“你好啊!来啦!”从不放下画笔,更不起身倒茶。解放初,二十出头的黄胄先生从新疆调到了北京,向时任中央美院院长的徐悲鸿先生提出了去美院学习的想法。然而,徐悲鸿先生敏锐地看到了黄胄超人的天分,对这个画坛晚辈已经形成的风格暗自欣赏,而学院派的条条框框或许会限制了他的艺术创作,便善意地婉拒了他。我以为,悲鸿先生邀齐白石到中央美院当教授,他是伯乐;拒绝黄胄先生入院学习的请求,同样,也是伯乐。

黄胄先生画毛驴堪称一绝。一个大的清水笔洗,一支干净的大羊毫笔,就这么在水里蘸几下,饱含清水以后,濡一点淡墨,然后或轻或重,或急或缓,或大或小地一个块面一个块面地往宣纸上垛。这个过程,黄胄先生熟练到不需要看画面,可以随心地和你相视聊天。而宣纸的特点使每一块面间按下之后会产生水痕,当那些大大小小的块面堆垛得差不多了的时候,他才把目光移回纸上,根据画面上种种形态的浅墨块面,用焦墨点上驴眼,驴嘴上牵绳子,再将驴蹄一勾,简单几笔,匹匹生动的毛驴跃然纸上,站着的、躺着的、跪着的,一群栩栩如生的毛驴就呈现了出来。画毛驴,他像个魔术师,实在是神奇得很!还记得有一次,一位首长拿着一本吴昌硕的册页来找黄胄先生。册页经装裱后反面是空白的,首长有意让先生在空白之处作画,他也欣然应允。12张的册页,黄胄先生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且张张精彩非凡。现在想来,就是这特异的禀赋和勤奋,才造就了这样一位画坛天才!

黄胄先生一生惊险跌宕,像坐过山车一般,但他始终怀有一颗乡土气十足的朴质之心。曾听朋友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个陌生人来找他,进门就跪下,说:请您无论如何帮帮忙,家里老人死了,买不起棺材。先生二话不说,便拿给对方两幅画:“到荣宝斋去换钱吧。”

如此可爱、可敬的艺术家,无论他对于这个时代的意义如何,他留给我的都是无比丰饶的精神财富,让我知道,做人要真诚,搞艺术要勤奋!先生过世近20年,但他始终是我学习的典范,是我不能忘怀的一位恩师!

1.本文叙写了关于黄胄先生的四件小事,请分别概括一下。

2.徐悲鸿先生为什么拒绝黄胄先生入美院学习?

3.赏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无论什么朋友来看望他,甚至是他的长辈画家、领导来看望他,他都只顾画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的册页,黄胄先生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且张张精彩非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