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自白》,完成小题: 自 白 铁凝 ①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

阅读《自白》,完成小题:

自    白

铁凝

①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了起来。

②她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四岁。没有了孩子的维系,又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是再无什么指望。她想到了死。她乘火车跑到一个靠海的城市,在这城市的一个邮局里,她坐下来给父母写诀别信。这城市是如此的陌生,这邮局是如此的嘈杂,无人留意她的存在,使她能够衬着这陌生的嘈杂,衬着棕色桌面上糨糊的嘎巴和红蓝墨水的斑点把这信写得无比尽情——一种绝望的尽情。这时有一位拿着邮包的老人走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纫上这针。”她抬起头来,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手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

③我的同学突然在那老人面前哭了。她突然不再去想死和写诀别的信。她说,就因为那老人称她“姑娘”,就因为她其实永远是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生活还需要她,而眼前最具体的需要便是她帮助这老人纫上针。她甚至觉出方才她那“尽情的绝望”里有一种做作的矫情。

④她纫了针,并且替老人针脚均匀地缝好邮包。她离开邮局离开那靠海的城市回到自己的家。她开始了新的生活,还找到了新的爱情。她说她终生感激邮局里遇到的那位老人,不是她帮助了他,那实在是老人帮助了她,帮助她把即将断掉的生命续接了起来,如同针与线的连接才完整了绽裂的邮包。她还说从此日子里有了什么不愉快,她总是想起老人那句话:“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纫上这针。”她常常在上班下班的路上想着这话,在街上,路过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邮局。有时候这话如同梦一样地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⑤然而什么都可能在梦中的街上或者街上的梦中发生,即使你的脚下是一条踩得烂熟的马路,即使你的眼前是一条几百年的老街,即使你认定在这条老路上不再会有新奇,但该发生的一切还会发生,因为这街和路的生命其实远远地长于我们。

⑥我们曾经在公共汽车上与人争吵,为了座位为了拥挤的碰撞。但是永远也记不住那些彼此愤怒着的脸。记住的却是夹在车缝里的一束小黄花。那花朵是如此的娇小,每一朵才指甲盖一般大。是谁把它们采来——从哪里采来又为什么要插在这公共汽车的窗缝里呢?怨气冲天的乘客实在难以看见这小小花束的存在,可当你发现了它们才意识到胸中的怒气是多么的没有必要,才恍然悟出,这破旧不堪的汽车上,只因有了这微小的花,它行驶过的街道便足可以称为花的街了。

⑦假若人生犹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这条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

⑧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也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意盎然。

1.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的同学和作者的自白分别是什么?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

她抬起头来,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手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

3.仔细阅读第④段内容,谈谈作者的同学为什么说“不是她帮助了他,那实在是老人帮助了她”?

4.“假若人生犹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这条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也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意盎然。”结合文本,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人生的看法.

 

1.作者的同学的自白是自己因遭遇不幸而想到自杀,后因遇到向她求助的老人开始了新的生活;作者的自白是不管生活遇到多大的不幸或烦恼,都应坦然乐观地面对。 2.这句话是对老人肖像和动作的描写,准确地写出老人的年迈和动作的艰难,写出老人向作者的同学求助的原因,为下文作者的同学开始新的生活作铺垫。 3.作者的同学只是帮助老人纫了针,替老人缝好邮包,但老人却让作者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重要,让自己重新树立活下去的理由和信心,所以,作者的同学认为是老人帮助了她。 4.观点必须积极向上: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语言通畅。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与概括。细读文本可知,第一段到第四段记叙的我的同学的事情,她因为自己遭遇不幸而想到自杀,后来一位向他求助的老人让她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这是她的自白。第六段是作者的自白,是想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不幸或是烦恼都应乐观面对。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作答时,需先明确所用的描写方法,然后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即可。这句话是对老人的肖像和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人的年迈和动作的艰难,表现了老人的苍老和不易,这一内容也为下文“我”的同学的转变做了铺垫。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叙写的内容并分析作答。细读文本可知,正是因为老人向她求助这件事,才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重要,还有很多人需要她的帮助,在乎她的存在,所以才能重新振作起来,再次面对生活。所以作者的同学才会说实际上是老人帮助了她。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以谈论主观感受为主。本文通过记叙作者的同学在她遭遇不幸、对生活无望的时候,老人通过简单的一句话救了她,帮助她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气,帮助她把即将断掉的生命续接了起来,表现了生命的美好值得我们去热爱和珍惜。作答时可从“珍爱生命”“勇于战胜困难”“要乐观面对生活”等方面思考作答。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完成小题: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

2.划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换,为什么?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猜一猜,他(它)是谁?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______(人名)(《红星照耀中国》)

法布尔笔下,______(昆虫名)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昆虫记》)

(2)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埃德加·斯诺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下面是红军长征路线中所发生的四件事,时间顺序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巧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飞夺泸定桥——穿过大草地

B.飞夺泸定桥——穿过大草地——-巧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

C.穿过大草地——翻越大雪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D.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穿过大草地

(3)下列对《长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长征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群体记忆之一。

B.作者在搜集资料时,采访了许多红军老战士,还进行了实地调查。

C.作者善于表现历史事件中的精彩细节,对很多无名红军战士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

D.从《长征》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在创作中着力发掘出的伟大抗日精神。

 

查看答案

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解释。

(1)沿溯阻  (《三峡》)             (2)晓雾将(《答谢中书书》)

(3)无与为乐者 (《记承天寺夜游》)  (4)互相邈(《与朱元思书》)

(5)窥谷忘(《与朱元思书》)         (6)仍故乡水(《渡荆门送别》)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5)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

(6)__________________,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

(7)王绩的《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抓住莺歌燕舞,描绘早春明媚春光,给人无限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半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又收获了许多的记忆:解放战场上,人民解放军ruì____不可当的气势;十米高台上,跳水姑娘“飞天” líng____空的倩影;浩hàn____的大海上,舰载战斗机一着惊海天的壮举;娄蒙路的棚屋里,居里夫人视若珍宝的yíng____光……语文的世界,真是一个神妙的世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