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皇帝的新装》是经典的童话故事,它以皇帝想穿一件漂亮的新装为主线展开故事,两个骗子提出“任何不称(____)职的或者愚chǔn(____)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的说法。皇帝为了表示他的称职,穿上并不存在的“新衣”举行了游行大典,他赤身裸体,招摇过市。这可笑的骗局最终被一个不谙(____)世事的小孩以一句真话揭穿。
班级看展了主题为“金色年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补出下面童谣中空缺的内容。
灿烂的童年,躲藏在你的梦中。
假如童年是一只鸟儿,它愿意飞翔在湛蓝的天空
,
假如童年是一枚贝壳,它愿意散落在嬉闹的海滩
假如童年是一株小树,它愿意生长在茂密的森林
灿烂的童年,它印刻在你的记忆中
(2)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①请你根据画面拟一个标题。
②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大王庙
杨 绛
那年秋天,我家从北京迁居无锡,租居沙巷。我就在沙巷口的大王庙小学上学。大王庙小学就称大王庙,原先是不知什么大王的庙,改成一间大课堂。
老师是孙先生,剃一个光葫芦瓢似的头,学生背后称他“孙光头”。他拿着一条藤教鞭,动不动就打学生,最爱打脑袋。
我是新学生,不懂规矩,行事往往别扭可笑。我和女伴玩“官、打、捉、贼”,我拈阄拈得“贼”,拔脚就跑。女伴以为我疯了,拉住我问我干什么。我急得说:
“我是贼呀!”
“嗨,快别响啊!是贼,怎么嚷出来呢!”
我这个笨“贼”急得直要挣脱身。我说:
“我是贼呀!得逃啊!”
她们只好耐心教我:“是贼,就悄悄儿坐着,别让人看出来。”
又有人说:“你要给人捉出来,就得挨打了。”
我告诉她们:“贼得乘早逃跑,要跑得快,不给捉住。”
她们说:“女孩子家不兴得‘逃快快’。逃呀、追呀是‘男老小’的事。”
大庙东院是“女生间”,里面有个马桶。女生在里面踢毽子。可是我只会跳绳、拍皮球,不会踢毽子,也不喜欢闷在又狭又小的“女生间”里玩。
不知谁画了一幅“孙光头”的像,贴在“女生间”的墙上,大家都对那幅画像拜拜。我以为是讨好孙先生呢。可是她们说,为的是要“钝”死他。我不懂什么叫“钝”。经她们七张八嘴的解释,又打比方,我渐渐明白“钝”就是叫一个人倒霉,可是不大明白为什么拜他的画像就能叫他倒霉,甚至能“拜死他”。这都是我闻所未闻的。多年后我读了些古书,才知道“钝”就是《易经》《屯》卦的“屯”,遭难当灾的意思。
女生间朝西。下午,院子里大槐树的影子隔窗映在东墙上,印成活动的淡黑影。女生说是鬼,都躲出去。我说是树影,她们不信。我要证明那是树影不是鬼,故意用脚去踢。她们吓得把我都看成了鬼,都远着我。我一人没趣,也无法争辩。那年我虚岁九岁。我有一两个十岁左右的朋友,并不很要好。和我同座的是班上最大的女生,十五岁。她是女生的头儿。女生中间出了什么纠纷,如吵架之类,都听她说了算。小女孩子都送她东西,讨她的好。一次,有个女孩子送她两只刚出炉的烤白薯。正打上课铃,她已来不及吃。我和她的课桌在末排,离老师最远。我看见她用怪脏的手绢儿包着热白薯,缩一缩鼻涕,假装抹鼻子,就咬一口白薯。我替她捏着一把汗直看她吃完。如果“孙光头”看见,准用教鞭打她脑袋。
在大王庙读什么书,我全忘了,只记得国文教科书上有一课是:“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孙光头”把“子曰”解作“儿子说”。念国文得朗声唱诵,称为“啦”(上声)。我觉得发出这种怪声挺难为情的。
每天上课之前,全体男女学生排队到大院西侧的菜园里去做体操。一个最大的男生站在前面喊口令,喊的不知什么话,弯着舌头,每个字都带个“儿”。后来我由“七儿”“八儿”悟出他喊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弯舌头又带个“儿”,算是官话或国语的。有一节体操是揉肚子,九岁、十岁以上的女生都含羞吃吃地笑,停手不做。我傻里傻气照做,她们都笑我。
我在大王庙上学不过半学期,可是留下的印象却分外生动。直到今天,有时候我还会感到自己仿佛在大王庙里。
1.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在大王庙上学的哪些难忘的事?
2.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都生动传神,请任选一例赏析。
3.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中的孙先生和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有何异同?请分别列举一点。
5.你如何看待学生拜画像要“钝”死老师一事?
6.自鲁迅先生曾经的乐园——百草园向游客开放以来,经常出现游客乱丢垃圾、乱刻乱画等不文明的现象。如果你是一名园区的管理员,当你发现一名游客准备在老桑树上刻“××到此一游”时,你该怎样提醒他注意文明旅游呢?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选段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
2.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1)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3.“我”在泥墙根一带动手做了哪四件趣事?
4.下面对本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写景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如“光滑”就是从触觉角度来写的。
B. 作者写景注重详略,略写了整个百草园之景,详写了泥墙根一带。
C. 作者写景注重顺序,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高到低,后一个“也不必说”写动物由低到高。
D. 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童心童趣:拔何首乌一事体现了儿童天真的好奇心,“又酸又甜”则表明作者亲自品尝过覆盆子。
5.请仿照本段的写法,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
文学常识填空。
(1)鲁迅,原名______,字______,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选自散文集《______》。鲁迅在文中回忆了听______讲美女蛇的故事,跟随寿镜吾老先生在______里读书等往事。
下面句子的正确排序为:______
①在泥墙的南端,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有块刻有“梁界”两字的界碑。
②大园在南,西边有一垛长达四十四米的泥墙,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
③百草园在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后面,有小园、大园之分。
④这块界碑和这垛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
⑤小园在北,向西北角突出,面积约为大园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