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前人之述矣                        众妙毕

B. 潇湘                            初

C. 此则岳阳楼之大也                  以沧海

D. 迁客骚人,多会此                  相与步中庭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感极悲者矣                        鸣之不能通其意

B. 有去国怀乡                        有心旷神怡

C. 予观巴陵胜状                    君子之行

D. 前人述备矣                        送杜少府任蜀州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中的“衔”“吞”二字将洞庭湖比作一张巨大的口。连绵起伏的远山被其衔在嘴边,波涛滚滚的长江被它轻松自如地吞吐,用字上可体现出洞庭湖壮阔的景象。

B. 第二段写秋雨之景,作者从早到晚,从空中到湖面极力用色调、音响、形态等渲染悲凉气氛,自然导出此景所生的“去国还乡,忧谗畏讥”之情。

C. 第三段写春光明媚之景,从天上地下,抒发出轻松惬意之情,自然之景唤起人们“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受。

D. 选文紧扣“异”字,细致地描绘了“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两幅图画,在这两种背景下迁客骚人的感受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D 2.B 3.D 4.(1)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2)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解析】 1.考查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理解。A.详尽/具有,具备;B.尽头,极点/非常;C.景象/观赏;D.均是“在”的意思。 2.考查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理解。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B.连词,译为“就”,表示上承。C.那/发语词;D.结构助词,的/去,往。 3.D项有误,迁客骚人的感情是随外界景物(环境)变化而变化的。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夫”“胜状”“把”“临”等字词的翻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阅读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佳作。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因而心中极为抑郁不平。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表面看来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圆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怀。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土楼映象

张胜友

①永定客家土楼原本“养在春闺人未识”。在当地民间流传着一则极为搞笑的趣闻:话说上世纪东西方对峙冷战年代,某国间谍卫星掠过福建西南部上空时,骇然发现深山密林间掩藏着一座座硕大无朋的圆形建筑物,像地下冒出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飞碟”,或隐没于山岙,或突兀于溪畔,疏密错落,排列有序,蔚为壮观,一度被该国神经质地误判为“核反应堆”或“导弹发射井”……接下来,更加荒腔走板的闹剧上演了,有神秘人士潜入这片山林,实地拍摄了一系列照片,却啼笑皆非地发现了另一片新大陆:原来这些庞然怪物系罕见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客家先民薪火接续,披荆斩棘,垒土成楼,耕读传家,于此安居乐业久矣!

②何谓客家?时序越千年,自东晋以降,北方游牧铁骑屡屡南侵,中原板荡,战祸频仍,黄河流域生灵涂炭,颠沛游离,“人慌慌而游走,风飒飒以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客家先民携家举族几经辗转迁徙,择河谷,逐水草,遂于闽赣粤边区安营扎寨,沿汀江流域逐渐形成一支汉民族特殊族群——客家民系社会。

③俗话说“深山藏瑰宝”,倚山偎翠,圆圆方方,似古代殿堂巍峨苍朴的客家土楼,被世人称誉为“东方古城堡”。有学者论述为人类建筑史上的三次革命:一曰石材,以欧洲哥特式教堂为代表;二曰木材,以北京紫禁城故宫为代表;三曰生土,以客家土楼为代表。据考察,永定境内现有各式客家土楼2.3万余座,其中圆土楼360座。客家土楼肇始于唐代,元末明初蔚成风气,有方形、圆形、八角形、交椅形和椭圆形,并随着客家人的搬迁足迹流布闽西、赣南、粤东等地区。客家人喜好聚族而居,每座土楼都居住着十几户乃至几十户宗族人家,几十个、上百个房间环形排列。楼中必有天井,上通天下接地,通透畅亮;厅堂、水井、粮仓、畜厩、厕所、澡房、私塾、讲堂等一应俱全,自成体系,既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征,又有极富美感、壮观的高层民宅,可谓“一楼一世界,一户一乾坤”。

④被誉为“土楼王子”的振成楼,始建于公元1912年,坐北朝南,调节阴阳,遵循八卦理念建造,空间配置妙不可言:以一个圆心为起始,层层向外伸展,环环互为相接,“楼中有楼”为内通廊圆形结构,“楼外有楼”呈苏州园林式布局,整体造型又依稀可辨古希腊建筑艺术遗风,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于是乎,在1985年美国洛杉矶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北京的雍和宫、天坛和永定的振成楼,令金发碧眼的西洋人大开眼界、叹为天物。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3月12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土楼特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像地下冒出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飞碟”。

B. 有方形、圆形、八角形、交椅形和椭圆形。

C. 以一个圆心为起始,层层向外伸展,环环互为相接。

D. 肇始于汉代,宋末明初蔚成风气。既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征,又极富美感。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由一条趣闻引入文章要说明的内容,让读者感到生动有趣,激发阅读的兴趣。

B. 第②段介绍客家的历史——战争迫使他们从北方迁徙到福建永定,这样有助于了解建土楼的目的。

C. 第③段从规模、格局、用途等方面介绍土楼建筑,突出“一楼一世界,一户一乾坤”的特点。

D. 第④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振成楼的建筑特色,盛赞永定土楼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永定客家土楼之所以能够为世人所知,是因为被某国间谍卫星在空中发现。

B. “客家”是“客居”之意,客家先民为了躲避战乱,不远万里,从遥远的北方到福建投奔亲友,以实现安居乐业的理想。

C. 每座土楼中居住着的十几户乃至几十户人家,属于同一个家族。

D. 振城楼是福建土楼中的经典之作,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于1933年写的一首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

B. 《水浒传》中的吴用被称为“智多星”,张顺被称为“浪里白跳”。

C. 艾青诗歌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一座高峰。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不求外在形式的整齐,也不注重押韵。

D. 作为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刻画了鲁智深、武松、林冲、鲁肃等一大批好汉形象。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之父,《狂人日记》是他在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B. 茅盾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根据先生遗愿设立的茅盾文学奖,是我国目前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主要奖励长篇小说创作。

C.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青莲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D.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主张。

 

查看答案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能用最好的砚台,却也能用最坏的书房。                                        对于一个蛮荒之地,完成了科举的零突破,确实称得上是“破天荒”了。                                       海南人一直把苏东坡当成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

①当年,很多人听说苏东坡在海南授课,不远千里追到海南,跟随苏轼学习。

②在他离开海南不久,海南的姜唐佐就举乡贡,苏轼兴奋地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③时至今日,海南依然留存着东坡村、东坡井、东坡路、东坡帽,甚至还有东坡话。

A. ①③②    B. ①②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