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泥土,最美的平凡珍宝
徐立新
泥土是乡间最常见的,处处都是。由于普通至极,所以无人在意,可父亲却视它为珍宝。
春天,在下籽播秧的前几日,父亲便会去当家塘里取泥土,塘泥在混有家禽粪便的水底沤了很久,又软又烂,肥力又大,是最好的自然肥料。放干水后,父亲将它一锹锹地铲捞起来,然后撒到秧田里,做成“秧床”,稻籽躺进去便可孕育苗了。
那些沉浸了许久的塘泥,又黑又脏,还很臭,让人避之不及,可父亲却愿满心欢喜地与它们“亲密接触”。天晴时,他还会脱了胶鞋,赤脚踩到上面,表情舒坦地说:“多肥的塘泥,今年的苗定能长得壮!”
除了种田外,父亲还要种地。小麦、马铃薯、山芋……都要分时节地种在地里,种得多了,地里的养分便会不够,必须得施肥。父亲不肯施入磷肥等化学合成肥料,说那样会污染土壤,种出来的东西也不健康,更不好吃,他要施自己制作出来的“土肥泥”。先将一块块草皮铲起来,翻晒至干,然后混入枯枝、松针、干牛粪、稻壳和许多黑泥,堆成沟条状,好留出一些能让空气进入其中的缝隙,接着点燃,让枯枝等在黑泥中闷烧一周左右,闷烧出来的便是乌溜溜的环保有机土肥泥。
那些土肥泥,同样也不会负于父亲,它会让父亲收获一筐又一筐的农产品,父亲一次次地将它们拿去卖掉,凑足了我十多年的上学费用。后来,他还隔三岔五地将它们带给城里的我,让我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
父亲不愿来城里住,劝说多次都无果,我怕他年岁越来越大,整日在田地里忙碌,容易意外摔倒。可他却说,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哪里的泥土,我不熟悉?哪里凹,哪里凸,我比谁都清楚,怎么可能被它绊倒呢!被劝急了,他才说出实情:“城里有泥土种田耕地吗?到处都是水泥地,我心慌!”
我在镇上给他买了一套房子,可他不愿意去住,依然住在几十年前的老砖瓦房里。
我记得很清楚,那老房子的墙砖,都是父亲自己用泥土烧制出来的。他将从山上挖运回来的黄泥,掺水搅拌后,反复踩揉,直至它非常有劲道,接着将它送进砖模子里,一块块脱出来后码在太阳底下晒干,然后再送进窑洞里烧制,最后出来的便是一块块红彤彤,结结实实的墙砖。此外,父亲还用黄泥制胚,烧制过家用的陶罐、碗碟。虽然做些事都很辛苦,极其费时又费力,可父亲却丝毫不在意。
父亲说,每一块替他遮风挡雨的砖墙,每一个盛饭储水的碗罐都是他的老伙伴,虽然很土,却能让他无比的心安。
父亲还告诫我,别瞧不起泥土,在这个世上,只有垂死的人,没有垂死的泥土。再贫瘠,再不肥的泥土,只要对它费点气力,都会让它变得有用起来。“有人说烂泥扶不上墙,那是他根本不了解,将其用错了地方,烂泥的作用可大着呢!”他说,“我一辈子也离不开泥土。”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泥土”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品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可父亲却愿满心欢喜地与它们“亲密接触”。
(2)父亲说,每一块替他遮风挡雨的砖墙,每一个盛饭储水的碗罐都是他的老伙伴。
3.结合生活,谈谈你对“在这个世上,只有垂死的人,没有垂死的泥土”一句话的理解。
4.结合全文,谈谈标题“泥土,最美的平凡珍宝”的作用。
九(三)班利用周末开展“走进岳阳楼,观赏天下景”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观点论述)岳阳楼醒目处的廊柱上书写着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认为正确的“忧乐观”是什么?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当你走进岳阳楼,看到它那古朴独特的建造特色和恢宏大气的建筑风格时,会不由得想起滕子京和范仲淹。下图是岳阳楼景区双公祠里范仲淹和滕子京的塑像,请将范仲淹为什么写《岳阳楼记》的故事告诉同学。
(3)(撰写对联)看了岳阳楼美景之后,你感慨万分,思绪良多。此时楼旁的石崖上刻着一副只有上半联的对联,等你来补写下半联。
上联:眼底湖光八百里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默写。
(1)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4)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李白在《行路难》中,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人生路上所遭遇的艰难险阻,表现出无尽的怅惘之情。
(6)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前人之述备矣 众妙毕备
B. 南极潇湘 初极狭
C.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观沧海
D.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相与步于中庭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感极而悲者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 则有去国怀乡 则有心旷神怡
C. 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君子之行
D. 前人之述备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中的“衔”“吞”二字将洞庭湖比作一张巨大的口。连绵起伏的远山被其衔在嘴边,波涛滚滚的长江被它轻松自如地吞吐,用字上可体现出洞庭湖壮阔的景象。
B. 第二段写秋雨之景,作者从早到晚,从空中到湖面极力用色调、音响、形态等渲染悲凉气氛,自然导出此景所生的“去国还乡,忧谗畏讥”之情。
C. 第三段写春光明媚之景,从天上地下,抒发出轻松惬意之情,自然之景唤起人们“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受。
D. 选文紧扣“异”字,细致地描绘了“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两幅图画,在这两种背景下迁客骚人的感受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古诗文阅读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佳作。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因而心中极为抑郁不平。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表面看来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圆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怀。
现代文阅读
土楼映象
张胜友
①永定客家土楼原本“养在春闺人未识”。在当地民间流传着一则极为搞笑的趣闻:话说上世纪东西方对峙冷战年代,某国间谍卫星掠过福建西南部上空时,骇然发现深山密林间掩藏着一座座硕大无朋的圆形建筑物,像地下冒出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飞碟”,或隐没于山岙,或突兀于溪畔,疏密错落,排列有序,蔚为壮观,一度被该国神经质地误判为“核反应堆”或“导弹发射井”……接下来,更加荒腔走板的闹剧上演了,有神秘人士潜入这片山林,实地拍摄了一系列照片,却啼笑皆非地发现了另一片新大陆:原来这些庞然怪物系罕见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客家先民薪火接续,披荆斩棘,垒土成楼,耕读传家,于此安居乐业久矣!
②何谓客家?时序越千年,自东晋以降,北方游牧铁骑屡屡南侵,中原板荡,战祸频仍,黄河流域生灵涂炭,颠沛游离,“人慌慌而游走,风飒飒以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客家先民携家举族几经辗转迁徙,择河谷,逐水草,遂于闽赣粤边区安营扎寨,沿汀江流域逐渐形成一支汉民族特殊族群——客家民系社会。
③俗话说“深山藏瑰宝”,倚山偎翠,圆圆方方,似古代殿堂巍峨苍朴的客家土楼,被世人称誉为“东方古城堡”。有学者论述为人类建筑史上的三次革命:一曰石材,以欧洲哥特式教堂为代表;二曰木材,以北京紫禁城故宫为代表;三曰生土,以客家土楼为代表。据考察,永定境内现有各式客家土楼2.3万余座,其中圆土楼360座。客家土楼肇始于唐代,元末明初蔚成风气,有方形、圆形、八角形、交椅形和椭圆形,并随着客家人的搬迁足迹流布闽西、赣南、粤东等地区。客家人喜好聚族而居,每座土楼都居住着十几户乃至几十户宗族人家,几十个、上百个房间环形排列。楼中必有天井,上通天下接地,通透畅亮;厅堂、水井、粮仓、畜厩、厕所、澡房、私塾、讲堂等一应俱全,自成体系,既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征,又有极富美感、壮观的高层民宅,可谓“一楼一世界,一户一乾坤”。
④被誉为“土楼王子”的振成楼,始建于公元1912年,坐北朝南,调节阴阳,遵循八卦理念建造,空间配置妙不可言:以一个圆心为起始,层层向外伸展,环环互为相接,“楼中有楼”为内通廊圆形结构,“楼外有楼”呈苏州园林式布局,整体造型又依稀可辨古希腊建筑艺术遗风,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于是乎,在1985年美国洛杉矶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北京的雍和宫、天坛和永定的振成楼,令金发碧眼的西洋人大开眼界、叹为天物。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3月12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土楼特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像地下冒出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飞碟”。
B. 有方形、圆形、八角形、交椅形和椭圆形。
C. 以一个圆心为起始,层层向外伸展,环环互为相接。
D. 肇始于汉代,宋末明初蔚成风气。既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征,又极富美感。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由一条趣闻引入文章要说明的内容,让读者感到生动有趣,激发阅读的兴趣。
B. 第②段介绍客家的历史——战争迫使他们从北方迁徙到福建永定,这样有助于了解建土楼的目的。
C. 第③段从规模、格局、用途等方面介绍土楼建筑,突出“一楼一世界,一户一乾坤”的特点。
D. 第④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振成楼的建筑特色,盛赞永定土楼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永定客家土楼之所以能够为世人所知,是因为被某国间谍卫星在空中发现。
B. “客家”是“客居”之意,客家先民为了躲避战乱,不远万里,从遥远的北方到福建投奔亲友,以实现安居乐业的理想。
C. 每座土楼中居住着的十几户乃至几十户人家,属于同一个家族。
D. 振城楼是福建土楼中的经典之作,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