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新课标推荐中学生阅读的名著。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新课标推荐中学生阅读的名著。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两幅插图。请观察图片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捕鸟                  ②吹嘟嘟

(1)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与这两幅图画相关的文章篇名。

与图①相关的篇名是《      》,与图②相关的篇名是《      》。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任写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2)温馨的回忆: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②《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它两三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理性的批判: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②《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迎神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解析】 (1)本题是比较简单的文学名著阅读考试题,需要考生从《朝花夕拾》中对号入座,最简单的是《捕鸟》这幅图画,来源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另外一幅来自《五猖会》一文的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吡吡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2)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读名著要有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任选其一谈感受,观点要鲜明,表达要清晰,并结合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谈,切忌泛泛而论,感受要写得真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一犬坐于  狼不敢

B. 十二卷    诫子

C. 微颔之      当涉猎

D. 屈伸呼吸    未柳絮因风起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此物何足贵?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2)幸甚至哉,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3)__________,千里殊风雨。(曹植《梁甫行》)

(4)《梁甫行》中通过对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映出海边居民家园荒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商隐的《乐游原》中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曹操的《龟虽寿》中意思与此相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依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zhàng______碍重重,没法mí______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gù______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______阴沉,郁郁guǎ______欢,丑陋可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九二五年

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            。其作用是什么?

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

5.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      作用。

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7.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用“/”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划分朗读节奏。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2.“风骚”中的“风”原指______,“骚”原指______,“风骚”在词中指的是______。与它同义的还有“______”一词。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    )

A. 承接上文,进一步地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B. 引起下文,为具体评价历史人物作辅垫。

C. 开启下文,写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倾倒。

D. 承上启下,再次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指出历史人物为祖国山河倾倒,为下文评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无数英雄”是指(    )

A. 古今中外的英雄。

B.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C. 词中的风流人物。

D.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年轻的风流人物。

5.这一部分,表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其中,将“______”与“______”对比,歌颂了______,抒发了______的豪情壮志。

6.“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只”能不能改为“还”,为什么?

7.说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他们又有什么不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