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主题阅读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

主题阅读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      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      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______的要求。

2.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

3.说说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4.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

小小的园林?

5.请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处填充一组对应的关联词。

6.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写出了门窗“可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

 

1.可行、可游、可居;可望。 2.一是透气功能;二是审美功能。(摘抄文中原句作答亦可) 3.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答“过渡作用”亦可) 4.因为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既“可居”,又“可望”,符合园林艺术的特点,所以,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意近即可) 5.不是……而是…… 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篇阅读,分出层次,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找到关键语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的思想可提取文中的第3段的“可行、可游、可居”作为答案。尤其应该满足的一个要求可提取第3段的“可望”作为答案。 2.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的两种功能可提取“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进行分析,前者是说透气功能;后者是说审美功能。 3.考查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中间,所以就有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望”的内容,开启下文的“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的内容。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干问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的原因。从文章内容分析,园林的的特点是既“可居”,又“可望”。而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就符合这个要求。所以说民间老式房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答此题,读懂内容,抓住园林特点是作答的关键。 5.填什么关联词语是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决定的,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什么,就填什么关系的关联词语。“这亭子本身就是画”与“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之间的根本关系是并列关系,所以填“不是……而是……”。 6.考查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杜甫的一首《绝句》”与“门窗‘可望’的审美效果”的两个要求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窗含”“泊”等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理解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⑵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⑶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寂寞。⑷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⑸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⑹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也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画面切忌呆板单调    B. 讲究色彩的绚丽

C. 画面要求热烈奔放    D. 讲究结构严谨

3.文段中“这是不足取的”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第一段的结构是____________。这一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5.“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班里举行“我眼中的苏州园林”综合性活动。请你参加其中的两个活动。

(1)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两席,你知道吗?

(2)搜集与“苏州园林”有关的名句、诗词、俗语。写出其中的一句。

(3)活动结束,请你就这次活动做一总结。

 

查看答案

总有一些景物,让我们流连忘返。看那“长河落日”、“小桥流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青山换绿”、“柳树萌芽”,你有什么感受?任选其中一处景物,完成下面的填空。

示例:我看青山换绿,感受到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同学读了课文后,根据文中部分内容写的一幅对联,而对的下联与上联不太一致,请加以修改,使之符合对联要求。

上联:假山池沼巧布局

下联:花草树木映衬美

 

查看答案

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_________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__________

③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