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为学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迄乎成________
(2)可恃而不可恃也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2)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3.本文第二段是如何论证“为学”的重要性的?
4.请举一个事例,论证“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这一观点。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学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B. 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C.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 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2.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这两个故事给了你什么相同的启示?
4.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学了《愚公移山》一课后,八年级(2)班准备围绕课文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加。
(1)从课文中我们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出下列城市所处的位置。
①江阴:
②洛阳:
③衡阳:
④华阴:
(2)下面是一幅漫画,请你仔细观察,说说它的寓意。
(3)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啊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4)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关于“愚公移山”的争论,根据争论回答问题。
甲:愚公为了移山,带领子孙挖山不止,还要世世代代挖下去,这岂不是费时费力,太缺少经济效益了?还不如带领子孙搬家,去开辟一片新天地。
乙:搬家是逃避现实的做法,人不能遇到困难就逃避。
丙:人应该有开拓精神,此路不通,可以开辟新路。愚公何必固守在那闭塞的家乡,搬家更有发展前途。
丁:面对两座大山,愚公没有被吓倒,而是选择了“毕力平险”。这种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如果搬家了,那就不是愚公了。
①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②你站在争论的哪一方?理由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面山而居 B. 聚室而谋
C.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 呼尔而与之
(题文)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其妻献疑曰 B. 其如土石何
C. 帝感其诚 D. 惧其不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