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文)某校开展“光影流年——电影主题周”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题文)某校开展“光影流年——电影主题周”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主题讲座,需推迟20分钟放学,阿德同学拟写了一条发给本班家长的短信。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讲座,需推迟一会儿放学,特此告知。请您妥善合理安排接孩子的时间。谢谢!

①为表示尊重,短信开头应添加称呼及礼貌用语:__________

②短信中推迟放学的时间交代不具体,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③画线句子有语病,可修改为__________。(不得改变原意)

(2)学生会开展“对对联,赢影票”活动,请帮助小祥同学为下面的上联选出合适的下联。

上联:咫尺银幕,流转千般光影。  下联:______

A.斗室方桌,遍览万古文章。  B.方寸镜头,透视万种风情。

C.琳琅满布,经营百样繁华。  D.小小梨园,上演生旦净丑。

(3)校团委组织了“戏曲电影展映”活动,并在学生中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仔细阅读上图,请用简洁的语言作答。(每空限10字以内,不得出现字数。)

①展映后,学生对戏曲电影的喜爱及支持率均______

②四部电影中,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在展映前后______

 

(1)①各位家长,您好!②一会儿20分钟③请您妥善(合理)安排接孩子的时间(2)B(3)①明显提高②均最受学生喜爱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①为表示尊重,短信开头应添加称呼及礼貌用 语:尊敬的家长,您好! ②短信中推迟放学的时间交代不具体,应将 “一会 ” 改为 “ 十分钟”; ③画线句子有语病,可修改为去掉“妥善”(或“合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1)《西游记》中的沙僧又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______,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来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终得成正果,封为______

(2)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采访了毛泽东主席,他们谈论了关于中国抗日统一战线、______统一战线、抗日的______等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此地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当数市集中心的广场,与其他相比,这里是罗腾堡古建筑最集中的地方。市政厅建于中世纪,难得的是,后人扩建时完整保留了当初的哥特式部分,新修的文艺复兴式部分与之相得益彰,化丽又不失庄严,与邻的市议会饮酒厅yáo相呼应。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  ______  yáo______相呼应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文中“引人注目”中的“注目”的意思是______;“相得益彰”中的“彰”意思是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②愿驰千里足,__________。(《木兰诗》)

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④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⑥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你是我的一扇窗”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叙写具体,内容充实,以情动人;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选自《愚公移山》)

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迎水处沙为坎穴  啮:______    (2)转转不          已:______

(3)遂反溯流逆上矣    溯流:______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简要概括(甲)文中老河兵认为“当求之于上流”的看法解说。

4.(甲)(乙)各带给我们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