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资料助读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__________...

资料助读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_______________、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主持设计的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晚年,他编写了专著_____________

 

桥梁专家钱塘江大桥《中国桥梁史》 【解析】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茅以升有关的文学常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积累词语

巧妙绝伦:

和谐:

古朴:

交头接耳:

惟妙惟肖:

推崇:

就地取材:

 

查看答案

识记字形

ɡǒnɡ____形            kuà____骨       qī____茶        桥dūn____

hōnɡ____托            kuà____越       qì____墙        石dūn____

 

查看答案

识记字音

____   ____  河____    支____

____   推____ 饮____    桥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争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白:酒杯。

1.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互相______

(2)谷忘反______

(3)上下______

(4)下船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急湍箭/人之所欲莫于生

B. 百叫无绝/以为妙

C. 饮三大白/项为之

D. 姓氏/真无马邪

3.翻译下列句子。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填空和简答。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查看答案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2.“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5.作者描写雪景的顺序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