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邹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邹凤岭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______→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②______→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向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4.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 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C. 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 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

5.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1.①带“我”摘艾叶②荒年做艾饼 2.(1)化静为动,传神地写出了山茶花红得鲜艳欲滴的形态(答成“竞相开放”也可)。 (2)“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形成排比,强调了老屋的简朴,表达了“我”对老屋的亲切感。 3.表现了奶奶娇羞的神态(答“娇嗔的样子”也可),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的思念。 4.C 5.“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为后文没找到玉心佩作铺垫,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及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注意全面把握故事,概括主要情节,分析得出叙述脉络,即线索。文章的第①段是总起,第②段开始回忆奶奶的故事。第②段的主要故事是“我”跟着奶奶去摘艾叶,第③段是讲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第⑤段讲奶奶给“我”压岁钱,第⑥段讲在灾荒年的时候,奶奶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第⑦段讲的是奶奶在生病的时候思念爷爷,第⑧段讲奶奶始终都不说玉心佩的去向。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一个“流”字,化静为动,让首句描写的景色更加生动,灵动地写出了茶叶的红,表现出一副充满生机的画面。(2)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作用: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三个词结构相同,突出表现房子用泥建造的样子,表达出“我”对老屋的亲切感。 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加以分析即可。第⑦段写的内容是奶奶在病中对爷爷的思念,这句话是奶奶的自言自语。“好你个外人”表现出了奶奶的娇羞,“面前”“好听的竹笛”等表现出了奶奶对爷爷的爱恋。这一整句话都蕴含了奶奶对爷爷的思念。 4.C项,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奶奶不愿家人为此愧疚和遗憾,不是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选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5.本题考查对“伏笔”这一表现手法的判断和分析能力。解答时,明确这一表现手法的定义,联系相应的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即可。伏笔:在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前文为后文所作的揭示或暗示。作用:为下文埋下伏笔,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文章第⑥段提到在灾荒年的时候,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为后文找不到玉心佩埋下伏笔。这一个情节表现出了奶奶对家人深切的关爱之情。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学校进行了“亲近祖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相关练习。

(1)活动中,同学们争相搜集讴歌祖国的对联,小华找到了上联,请确定下联。

上联:光辉历程世瞩目  下联:______

A.礼炮声声震天下  B.改革开放扬起帆  C.神州大地遍地花  D.山南海北赞改革

(2)爱国主义始终是诗歌不变的主题,请你仿照示例,用诗意化的语言作答。

示例:祖国是什么?太阳回答: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祖国是什么?______回答:__________

祖国是什么?______回答:__________

(3)下面是班长在“讴歌祖国”主题班会的开场白,出现了几处口误,请改正。

同学们,她有着山一般的意志,海一样的胸怀。长城是她坚强的臂膀,长江是她飘逸的裙带,白云流动着她绵绵的情思,山花摇曳着她温馨的气息……这就是我们亲爱的祖国!这就是我们神圣的母亲!让我们以全身心,尽情讴歌我们的祖国吧

①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②画曲线句缺宾语,应改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1)《红星照耀中国》中比较比较详尽地记录分析了蒋介石对红军第五次“围剿”与众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2)《昆虫记》中所写的会用“心理战术”,去巧妙地制服敌人的昆虫是______;能够不凭借工具,剪下圆叶片做巢穴盖子的昆虫是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侯车室外追上小女孩,我紧紧地拉住了她的手,把钱到她的手中。她诚惶诚恐地望着我,双眼瞬间yíng满了泪水,猛然把我塞到她手中的钱又塞回我的衣里,对我说了一句话,转身跑掉了,很快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人们都惊讶地看着她。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到(    )  yíng(    )满  衣(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诚惶诚恐”的“恐”的意思是      ;“熙熙攘攘”中,“熙熙”的意思是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不得改变原意。

人们都惊讶地看着她。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④南阳诸葛庐,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__________,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⑥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默写朱敦儒《相见欢》的下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关于“桥”的古诗句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洛桥晚望》 孟郊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古人很喜欢将桥作为歌咏的对象,你肯定也积累了许多关于桥的古诗句,下面就请你搜集几句关于“桥”的古诗句吧(至少两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