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金色的秋季,麦子全成熟了,密匝...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金色的秋季,麦子全成熟了,密匝匝的穗子垂到了地面。

B. 连绵不断的雨下了一场又一场,此时的昆明,潮湿.阴冷。

C.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反映百姓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体现人文主义的情味

D. 一声巨响之后,在场的每个人都一副毛骨悚然的样子,弄不清楚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D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要注意词语的本意、比喻义及其适用对象、场合、习惯;了解词语的来源,还要把握词语的多义现象,使用时辨析好它的意义选择意项,不能望文生义。本题D项中的词语“毛骨悚然”指的是身上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用来形容十分恐惧。往往用来指一个人的内心感受。这与句子语境表达不吻合,可改为“瞠目结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篱笆(         )   

尖(              )    

桂(            ) 

绿(      )  

青头(           )      

邪(      )     

(           )  

喝(            )

年(          ) 

(          )         

(        )     

(          ) 

匝(          )

 

查看答案

请以“你的行为让我佩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叙写具体,内容充实,以情动人;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朱元思书(选段)

吴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猛浪若      奔:______    (2)千百峰  成:______

(3)蝉则千不穷  转:______    (4)横上蔽  柯: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作用?

4.文中的画线句子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陆地空客

雷春芝

①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成为城市通病的今天,有什么交通工具能缓解?2016年5月19日第十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备受关注的“巴铁”来了。在声、光、电一体的超大“巴铁”运行沙盘四周,人潮涌动,就像装了“高跷”的公交车,立刻惊艳全场。

②“巴铁”外形如奔跑的宽体短型列车,车身总长58~62米,总高度4.5~4.7米,宽7.8米,分四节,每节长12米,行驶时横跨两个车道。车体分上下两层,上层载客,下层镂空。镂空底层高度2.1~2.2米,无论静止还是行驶,2米以下小汽车均可在其“肚子”下自由通行。行驶中,小汽车与“巴铁”互不干扰,有效避免了公交车和小汽车争路的情况,适于城市交通干道路面。每辆“巴铁”可载客1200~1400人,与地铁相当。最高时速达60公里,平均时速40公里(我国目前普通大巴平均时速15~20公里)。“巴铁”运营后,可直接减少现有干道35%以上拥堵。由于它兼具城市快速公交和地铁的双重优点,被俗称“巴铁”。

③“巴铁”不但能改善城市拥堵现象,还像一个能量大而“饭量低”的超人,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普通公交大巴一般通过燃油提供动力,每辆普通燃油大巴每年耗油约21.6吨,会出现66吨左右的碳排放。而“巴铁”完全采用电力驱动,一辆“巴铁”可代替40辆普通燃油大巴,每年可减少864吨耗油,减少2640吨碳排放,节能减排

④“巴铁”的“饭量低”还表现在省钱、省地。“巴铁”功能、特点、效率与地铁相同,造价却是地铁的20%左右,地铁每公里造价约1亿美元,巴铁每公里造价约2000万美元;地铁40~80公里建设施工周期5~6年,同等公里数的巴铁施工周期仅1年,为地铁的20%。

⑤“巴铁”包括控制系统、信号系统等五大系统,集成度高达90%,造车无技术难点,且不需要建停车场,直接停在车站也不影响其他汽车通行。因为建设施工周期短、不干扰现有道路通行、不占用停车场、不涉及拆迁用地等,“巴铁”在博览会上受到国内外客户青睐。

⑥为保证“巴铁”的实用性,巴铁科技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及金创集团、苏州奥杰等国内优秀科研机构和汽车制造业为它保驾护航。它作为全新交通工具,将带动新产业集群的诞生。每投资1亿元人民币轨道交通,可带动2.6亿元人民币GDP,解决8000人就业。“巴铁”的应用,将带来百万亿元人民币GDP,并解决大量就业问题。

⑦因为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交通拥堵,“巴铁”又被网友炫酷地称作“陆地空客”。2016年8月,第一辆“巴铁”模型验证车正式亮相,并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试运行。“高铁”已成为中国领先全世界的名片,我们有信心将“巴铁”打造成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另一张名片!

(选自《知识窗》2016.8,略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怎样开篇?有什么作用?

2.简要概括“巴铁”有哪一些优点?

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⑥段中加点的“大量”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查看答案

精神明亮的人

王开岭

①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②“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③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

④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凌。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

⑤陪伴你的,有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隐隐颤栗的棘条,月挂树梢的氤氲,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⑥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矗”和“伊始”,乃富有动感、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充满了新的热力。

⑦正像分娩决不重复,“日出”也从不重复。它拒绝抄袭和雷同,因为它是艺术,是大自然的最重视的一幅杰作。

⑧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热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

⑨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

⑩“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⑪透过那桔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⑫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⑬仔细想想,或许确实有过那么一两回吧。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凌晨——睡眼惺松,满脸疲态的你,不情愿地背着包,拖着灌铅的腿,被人流推搡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涌向出站口。踏上站前广场的那一刹,一束极细的腥红的浮光突然鱼鳍般游来,吹在你脸上——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但这个闪念并没有打动你,你丝毫不关心它……

⑭或许还有其他的机会,比如登泰山、游五岳什么的:蹲在人山人海中,蜷在租来的军大衣里,无聊而焦急地看夜光表,熬上一宿。终于,当人群开始骚动,在巨大的欢呼声中,大幕拉开,期待由久的演出开始了……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混乱、嘈杂、拥挤不堪中进行的。越过无数的后脑勺和下巴,你终于看到了。和预期一模一样。你会突然惊醒:这是早就被设计好了的,美是美,但就是感觉不对劲儿。

⑮而更多的人.或许连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他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那光线永远照不到他们,照不见那身体和灵魂。

⑯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已先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的,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的。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站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⑰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生命清晨了。

(有删改)

1.文章以一封信开头,请分析其作用。

2.第⑤段想象丰富,用词新颖别致,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2)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4.“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这句话应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为什么

5.如果你去看日出,会有什么不同于作者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