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归队已经无望。他应当如何处置自己呢?他终于从巴扎诺娃口中...

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归队已经无望。他应当如何处置自己呢?他终于从巴扎诺娃口中了解到了真实病情:应当有思想准备,将来他还会遇到更可怕的事。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犹如阴森森的黑洞摆在他的面前。

以上片段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他”是____(填人名),在他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是____

 

保尔(或保尔•柯察金)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解析】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及其精神品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纪念傅雷

施蛰存

    ①1966年9月3日。这是傅雷和夫人朱梅馥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今年今天,正是二十周年纪念。这二十年过得好快,我还没有时间写一篇文章纪念他们。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我连这半张纸也没有献在老朋友灵前,人情之薄,可想而知。不过,真要纪念傅雷夫妇,半张纸毕竟不够,而洋洋大文却也写不出,于是拖延到今天。

    ②现在,我书架上有15卷的《傅雷译文集》和两个版本的《傅雷家书》,都是傅敏寄赠的,还有几本旧版的《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是傅雷送给我的,有他的亲笔题字。我的照相册中有一张我的照片,是1979年4月16日在傅雷追悼会上,在赵超构送的花圈底下,沈仲章给我照的,衣襟上还有一朵黄花。这几年来,我就是默对这些东西,悼念傅雷。

    ③1939年,我在昆明。在江小鹣的新居中,遇到滕固和傅雷。这是我和傅雷定交的开始。可是我和他见面聊天的机会,只有两次,不知怎么一回事,他和滕固吵翻了,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傅雷的“怒”。后来知道他的别号就叫“怒庵”,也就不以为奇。从此,和他谈话时,不能不提高警惕。

    ④1943年,我从福建回沪省亲,在上海住了五个月,曾和周煦良一同到吕班路(今重庆南路)巴黎新村去看过傅雷,知道他息影孤岛,专心于翻译罗曼·罗兰。这一次认识了朱梅馥。也看见客堂里有一架钢琴,他的儿子傅聪坐在高凳上练琴。

    ⑤我和傅雷的友谊,只能说开始于解放以后,那时他已迁居江苏路安定坊,住的是宋春舫家的屋子。我住在邻近,转一个弯就到他家。五十年代初,他在译巴尔扎克,我在译伐佐夫、显克微支和尼克索。这样,我们就成为翻译外国文学的同道,因此,在这几年中,我常去他家里聊天,有时也借用他的各种辞典查几个字。

    ⑥1958年,我们都成为第五类分子,不便来往,彼此就不相闻问。不过,有一段时候,朱梅馥和我老伴都被居委会动员出去办托儿所,她们俩倒是每天在一起,我因此便间接知道一些傅雷的情况。

    ⑦1961年,大家都蒙恩摘除了“帽子”,可以有较多的行动自由,于是我又常去看他。他还在译书,而我已不干这一行了,那几年,我在热衷于碑版文物,到他那里去,就谈字画古董。他给我看许多黄宾虹的画,极其赞赏,而我却又有不同的意见。我以为黄宾虹晚年的画越来越像个“墨猪”了。这句话又使他“怒”起来,他批评我不懂中国画里的水墨笔法。

    ⑧1966年8月下旬,我已经在里弄里被“示众”过了。想到傅雷,不知他这一次如何“怒”法,就在一个傍晚,踱到他门口去看看。只见他家门口贴满了大字报,门窗紧闭,真是“鸦雀无声”。我就踱了回家。大约在9月10日左右,才知道他们两夫妇已撒手西归,这是怒庵的最后一“怒”。

    ⑨我知道傅雷的性情刚直,如一团干柴烈火,他因不堪凌辱,一怒而死,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在那一年,朋友中像傅雷那样的毅然决然不自惜其生命的,还有好几个,我也都一律尊敬。不过,朱梅馥能同归于尽,这却是我想象不到的,伉俪之情,深到如此,恐怕是傅雷的感应。

    ⑩傅雷逝世,其实我还没有了解傅雷。直到他的家书集出版,我才能更深一步地了解傅雷。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

    傅雷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刚直。在青年时候,他的刚直还近于狂妄。所以孔子说:“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傅雷从昆明回来以后,在艺术的涵养,知识学问的累积之后,他才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连孔子也说过:“吾未见刚者。”

傅雷之死,完成了他的崇高品德,今天我也不必说“愿你安息吧”。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选自《傅雷与他的世界》金圣华编,有删减)

1.全文写了傅雷三“怒”,请参考例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另两“怒”(每一“怒”不超过20个字)。

一怒:当年他和滕固吵翻了,一怒之下回上海;

二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研读自然段,说说作者对傅雷性格的“刚直”是如何评价的。

3.从文章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傅雷?

4.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这句话的理解。

5.第⑩自然段提到“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请问“这种家庭教育”指的是什么?你希望得到这样的家庭教育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亦、夹、侠:三个与腋下有关的字

孟琢

    亦、夹、侠,这三个字,与正面的人形密不可分,但更多地和腋窝有关。

    在古汉语中,“亦”表示“也”的意思。这个字和腋窝有什么关系呢?在甲骨文中,“亦”是正面站立的人形,两臂张开,在胳臂下面分别有两个小点——原来,这个字是一个指事字,两点标识着腋窝。“亦”是“腋”的本字,《说文解字》说:“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

    “亦”表示腋窝,怎么又用来表示“也”呢?这里面有汉字造字假借的规律。所谓“假借”,就是借用。给虚词造字,难上加难,用什么样的字形来表示“也”呢?古人想出的办法,就是借用一个读音相近的字——汉语中有个副词,读“yì”,又表示“也”;表示腋窝的“亦”字读音和它很近,于是把作为实词的“亦”借过来,表示作为虚词的“yì(也)”。

    但同一个字形,既表示腋窝,又表示“也”,使用起来难免混淆。所以,就要把表示腋窝的本义和表示“也”的假借义,在汉字中进行分化。古人的办法是,把容易造字的意义分化出去,不易造字的意义留下来。因此,古人又造了今天的“腋”字,左边是月(表示“肉”之义),作为形符,右边是“夜”,作为声符。然后,随着汉字的分化,“亦”和腋窝的关系就消失了,只表示副词的“也”。

    和“亦”的造字思路相似,还有一个“夹”字。“夹”从大,也是正面站立的人形,在张开的两臂下面,夹着两个人。《说文解字》说“夹,持也”,把人夹在腋下,有了控制、挟持的意思。《三国演义》中,小霸王孙策把敌将夹在腋下回归本阵,威风凛凛的英雄气概更是挟持之义的鲜活写照。

    除了控制、挟持之外,“夹”还有另外一个词义。在夹的状态中,始终有两个东西位于左右两旁,因此引申出“从旁辅佐”的意思。根据《左传》记载,当时周成王即位时还是儿童,两位重臣周公姬旦和太公姜子牙“夹辅成王”,也就是在左右辅佐周成王。

    “夹”添加一个提手旁,成了“挟”字。添加一个草字头,就是“荚”,豆荚夹在豆子两边。添加一个“页”字(页在古文字中和人头有关),就是脸颊的“颊”。这几个字是同源的,具有共同的特点。除了它们之外,还有一个“侠”字。

    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人对行侠仗义有着一种先天的文化憧憬。其实,“侠”的内涵和“夹”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们乐于助人、路见不平。另一方面,古代的大侠往往是一方豪强,能够掌控局面,也就是今天说的能罩得住的人。这两层含义,都与“夹”密不可分,这是汉字展现出的中国武侠文化。

1.通读全文,说说“亦”“夹”“侠”这三个字,与腋窝有怎样的关系?

2.画线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分析其作用。

3.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文体,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请参照给出的上联,

从下面的短语中选出几个,组成一句下联。 

夜雨  净  寒窗  落英  松涛  敲窗

上联:推户凉风香稻浪    下联: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甲)(乙)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集释》)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

    (注)①鹓鶵(yuān chú):中国神话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②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③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④鸱(chī):猫头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飞    (2)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知之乎    (4)非练实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3.通读两文,请说说作者笔下的“鹏”和“鹓鶵”各是什么样的形象。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呜呼!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虽有嘉肴》)

(3)蒹葭采采,____。(《诗经·蒹葭》)

(4)____?黄衣使者白衫儿。(白居易《卖炭翁》)

(5)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呜呼!____?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7)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8)古代的诗人常用日、月来写景抒情,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用“____”写出了早晨的阳光明媚;李白在《送友人》中用“____”写出“我”如夕阳依恋大地般与友人难舍难分;而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用“____”既写出月色的凄清冷寂,又衬托诗人内心的孤寂。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

A. 说明文,按说明内容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恐龙无处不在》为事物说明文,《时间的脚印》《被压扁的沙子》为事理说明文。

B.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都是鲁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 《诗经》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