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 天安门广场上的士兵耀武扬威,让人感到神...

请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 天安门广场上的士兵耀武扬威,让人感到神圣不可侵犯。

B. 回到久别的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C. 去年暑假,我和爸妈从西藏到新疆,从内蒙到东北,一路颠沛流离,看到了很多绝美的风景。

D.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具有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D 【解析】 A项,“耀武扬威”是指炫耀武力,显示威风,用于天安门广场上的士兵不合适;B项,“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这里与“流下了辛酸的泪水”矛盾;C项,“颠沛流离”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与句子语境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愧怍(zuò)     哺育(bǔ)    污秽(suì)    鲜为人知(xiǎn)

B. 惩罚(chéng)   默契(qiè)   憎恶(zèng) 慷慨淋漓(kǎi)

C. 侮辱(wǔ)    枯槐(huái)    累赘(léi)    诲人不倦(huì)

D. 迸溅(bèng)    胸脯(pú)    祈祷(qǐ)     深恶痛绝(wù)

 

查看答案

写作。

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共享,让这个世界更加善良,让人与人的心灵更加贴近。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与“共享”有关的故事呢?

请以“与你共享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如无法避免,请以xx代替。(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为两部分,请分别说说这两部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的背景:_____  第二部分故事发生的背景:____

 

查看答案

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归队已经无望。他应当如何处置自己呢?他终于从巴扎诺娃口中了解到了真实病情:应当有思想准备,将来他还会遇到更可怕的事。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犹如阴森森的黑洞摆在他的面前。

以上片段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他”是____(填人名),在他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是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纪念傅雷

施蛰存

    ①1966年9月3日。这是傅雷和夫人朱梅馥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今年今天,正是二十周年纪念。这二十年过得好快,我还没有时间写一篇文章纪念他们。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我连这半张纸也没有献在老朋友灵前,人情之薄,可想而知。不过,真要纪念傅雷夫妇,半张纸毕竟不够,而洋洋大文却也写不出,于是拖延到今天。

    ②现在,我书架上有15卷的《傅雷译文集》和两个版本的《傅雷家书》,都是傅敏寄赠的,还有几本旧版的《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是傅雷送给我的,有他的亲笔题字。我的照相册中有一张我的照片,是1979年4月16日在傅雷追悼会上,在赵超构送的花圈底下,沈仲章给我照的,衣襟上还有一朵黄花。这几年来,我就是默对这些东西,悼念傅雷。

    ③1939年,我在昆明。在江小鹣的新居中,遇到滕固和傅雷。这是我和傅雷定交的开始。可是我和他见面聊天的机会,只有两次,不知怎么一回事,他和滕固吵翻了,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傅雷的“怒”。后来知道他的别号就叫“怒庵”,也就不以为奇。从此,和他谈话时,不能不提高警惕。

    ④1943年,我从福建回沪省亲,在上海住了五个月,曾和周煦良一同到吕班路(今重庆南路)巴黎新村去看过傅雷,知道他息影孤岛,专心于翻译罗曼·罗兰。这一次认识了朱梅馥。也看见客堂里有一架钢琴,他的儿子傅聪坐在高凳上练琴。

    ⑤我和傅雷的友谊,只能说开始于解放以后,那时他已迁居江苏路安定坊,住的是宋春舫家的屋子。我住在邻近,转一个弯就到他家。五十年代初,他在译巴尔扎克,我在译伐佐夫、显克微支和尼克索。这样,我们就成为翻译外国文学的同道,因此,在这几年中,我常去他家里聊天,有时也借用他的各种辞典查几个字。

    ⑥1958年,我们都成为第五类分子,不便来往,彼此就不相闻问。不过,有一段时候,朱梅馥和我老伴都被居委会动员出去办托儿所,她们俩倒是每天在一起,我因此便间接知道一些傅雷的情况。

    ⑦1961年,大家都蒙恩摘除了“帽子”,可以有较多的行动自由,于是我又常去看他。他还在译书,而我已不干这一行了,那几年,我在热衷于碑版文物,到他那里去,就谈字画古董。他给我看许多黄宾虹的画,极其赞赏,而我却又有不同的意见。我以为黄宾虹晚年的画越来越像个“墨猪”了。这句话又使他“怒”起来,他批评我不懂中国画里的水墨笔法。

    ⑧1966年8月下旬,我已经在里弄里被“示众”过了。想到傅雷,不知他这一次如何“怒”法,就在一个傍晚,踱到他门口去看看。只见他家门口贴满了大字报,门窗紧闭,真是“鸦雀无声”。我就踱了回家。大约在9月10日左右,才知道他们两夫妇已撒手西归,这是怒庵的最后一“怒”。

    ⑨我知道傅雷的性情刚直,如一团干柴烈火,他因不堪凌辱,一怒而死,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在那一年,朋友中像傅雷那样的毅然决然不自惜其生命的,还有好几个,我也都一律尊敬。不过,朱梅馥能同归于尽,这却是我想象不到的,伉俪之情,深到如此,恐怕是傅雷的感应。

    ⑩傅雷逝世,其实我还没有了解傅雷。直到他的家书集出版,我才能更深一步地了解傅雷。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

    傅雷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刚直。在青年时候,他的刚直还近于狂妄。所以孔子说:“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傅雷从昆明回来以后,在艺术的涵养,知识学问的累积之后,他才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连孔子也说过:“吾未见刚者。”

傅雷之死,完成了他的崇高品德,今天我也不必说“愿你安息吧”。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选自《傅雷与他的世界》金圣华编,有删减)

1.全文写了傅雷三“怒”,请参考例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另两“怒”(每一“怒”不超过20个字)。

一怒:当年他和滕固吵翻了,一怒之下回上海;

二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研读自然段,说说作者对傅雷性格的“刚直”是如何评价的。

3.从文章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傅雷?

4.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这句话的理解。

5.第⑩自然段提到“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请问“这种家庭教育”指的是什么?你希望得到这样的家庭教育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