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经典诗文默写。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诗文默写。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4) _______________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6)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7)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入愁肠 。(范仲淹《苏幕遮》)

 

(1)蜡炬成灰泪始干(2)自缘身在最高层(3)在乎山水之间也。(4)长风破浪会有时(5)悠然见南山。(6)浮光跃金(7)忽如一夜春风来(8)安得广厦千万间(9)月如钩。(10)明月楼高休独倚 【解析】 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蜡”“”缘“跃”“厦”等字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①傍晚时分,来到荷花池畔 ———(鉴赏 欣赏 观看)荷花的婀娜多姿,不觉心旷神怡。

②人民大会堂陕西厅的蓝田玉雕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声情并茂),迷住了前来参观的人们。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蓬篙     萧瑟      不可思义     浑然一体

B. 震撼     迁徒      巧妙绝伦     神秘莫策

C. 籍贯     蹲据      绞尽脑汁     苍海桑田

D. 深邃     蕴涵      莫衷一是     不容置疑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xùn)    默(jiān)   信(dǔ)   如法制(pào)

B. (niù)    美(pì)     热(chì)  相形见(chù)

C. 猎(shòu)   取(mú)     铁(xuàn)   即物起(xìnɡ)

D. (hé)     笑(shàn)   酬(hè)     龙吟凤 (suì)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说真的,小伙子;倒退三十年,这值三个大宝;现在的年头,又搭上兵荒马乱,我——你还是到别处吆喝去吧!”

    “给多少是多少!“祥子想不出别的话。他明白老者的话很实在,可是不愿意满世界去卖骆驼——卖不出去,也许还出了别的毛病。

    “你看,你看,二三十块钱真不好说出口来,可是还真不容易往外拿呢;这个年头,没法子!”

    祥子心中也凉了些,二三十块?离买车还差得远呢!可是,第一他愿脆快办完,第二他不相信能这么巧再遇上个买主儿。“老者,给多少是多少!”

    “你是干什么的,小伙子;看得出,你不是干这一行的!”

    他说了实话。

    “呕,你是拿命换出来的这些牲口!”……

1.以上片段选自____(填人名)的著作《骆驼祥子》。祥子是从哪里得来的骆驼?

2.祥子卖了骆驼之后返回人和车厂,他是少有的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厂子里的车夫。请说说刘四爷和虎妞允许祥子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①“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词。”作家笔下的春节,总能勾起许多人的乡愁回忆。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时代,人们虽然创设出各具特色的过年新形式,但传统年俗的仪式感,从未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失落。

②如果没有节俗带来的仪式感,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便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它让平庸的生命懂得庄重,让潦草的生活焕发温馨。仪式感是元宵佳节的灯火辉煌                    。因为阖家团圆、守岁祈福、拜年贺岁等仪式感的存在,春节成为我们复苏文化记忆、确认精神归属的重要时刻。我们重视过年,正是为了温热内心的仪式感,触发文化意义上的深层感念。

“一个字,累;两个字,消费;三个字,大聚会;四个字,胡吃海睡”,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少人感慨年味变得寡淡。过年过年,“过”意味着庄严,“年”代表着主题。过得太随意,吃吃喝喝、玩玩闹闹;过得太前卫,埋首于手机、沉迷在网络:都会失去过年的氛围。而像通宵麻将、红包攀比、奔波酒桌,更是折射出世道人心的庸俗化。对待文化传统,最令人忧心的事情莫过于,“‘物’的败坏,尚可恢复,而‘文化精神’一旦败落下去,要拯救回来,怕是难以计算时日”。节日内涵要靠节俗形式来承载,要有过节的“规定动作”,得遵照一定的“打分标准”。如果贪图舒适享受,把节俗仪式当作应景的形式、累人的负担,甚或贴上  “糟粕”的标签一脚踢开,节日岂能不变味?

④告别了娱乐匮乏和物质贫瘠的年代,让温润文化生活、慰藉人伦情感的“文化粮食”丰富起来,我们才能进一步告别灵魂信仰的困乏。继承与创新,哪一方面都不能轻视。过去以真竹“着火爆之”即为“爆竹”,如今更为环保的电子爆竹有替代传统爆竹之势。过去拜年讲究作揖、磕头,如今短信、视频、微博都可以成为心愿的承载。过去烘托家庭幸福的是一桌丰盛年夜饭,如今全家一起看场电影、拍张合照,同样定格幸福团圆。变化的是年俗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寻和情感慰藉。正所谓,“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唤醒仪式感并不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搞形式主义,而是不断挖掘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如此,年俗才能生生不息,年味才能回味无穷。

⑤春节这样的文化传统,不是摆在玻璃橱窗里供人参观的出土文物,而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根脉。今天我们能够在春节里像古人那样,感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喜悦,舒展“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的豪情,体味“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境,原因就在于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原乡。

⑥不论我们走多远,传承好、发展好“文化家底”,唤醒内心的仪式感、认同感、使命感,我们就能记得住回家的路,忘不了乡土的味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斌)

1.通读全文,说说“传统节日的仪式感”该如何唤醒。

2.概括文章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内容,并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3.请指出文中第⑥自然段“我们就能记得住回家的路”中“回家”的深层含义。

4.请另选两个节日,并依照第②自然段画线句仿写两句,要突出该节日的特点。

5.下列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D.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