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守业。③草昧:未开化,蒙昧。这里是“草创”“初创”的意思。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入则无法家拂土
(3)创业与守成孰难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知守成之难
B.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C.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D. 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求其能千里也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4.(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以江东二乔的命运影射国家,借古讽今,可见诗人构思之奇特。
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C.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痛苦经历;“谩”字则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句以静衬动,写出了南山美好的黄昏景色,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美好和谐。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二章)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B.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二章)
(他们)一生气,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C.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唉,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块怎么样呢?
D.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周亚夫军细柳》)
居住没有地方,文帝来到,也无法进入(军营)。文帝派驻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入营慰劳军队。”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得志,与民由之。 由,遵循。(《孟子》二章)
B.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孟子》二章)
C.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迂,迂回。(《愚公移山》)
D.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派,派遣。(《周亚夫军细柳》)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xī)。(《孟子》二章)
B. 入则无法拂(bì)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
C. 遂率子孙荷(hé)担者三夫,叩石垦壤(ráng),箕畚(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如龀,跳往助之。(《愚公移山》)
D. 将军亚夫持兵揖(yī)曰:“介胄(zhòu)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周业夫军细柳》)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陶渊明
朱光潜
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陶渊明是这个原则的一个典型的例证。正和他的诗一样,他的人格最平淡也最深厚。
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渊明的生活有着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他饱经忧患,极端贫穷。他逼得要自己种田,他逼得要去乞食。穷还不算,他一生很少不在病中,他的诗集满纸都是忧生之嗟。他的大半生中,国家兵戈扰攘,几无宁日。他一个穷病书生,进不足以谋国,退不足以谋生,也很忧愤。渊明的诗篇篇有酒,他要借酒压住心头极端的苦闷,忘去世间的种种不称心的事。
但渊明由冲突达到调和,并不由于饮酒,弥补这世间缺陷的有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他的极深广的同情。渊明有任何力量不能剥夺的自由,能在“樊笼”以外,发现一个“天高任鸟飞”的宇宙。他先是打破了现在的界限而游心于千载,发现许多可“尚友”的古人。在诗中,他把他所景仰的古人排起队来,向他们馨香祷祝。渊明还打破了身处的小天地界限,他的世界中,人与物与我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徜徉自得,如庄子所说的“鱼相与忘于江湖”。他把自己的胸襟气韵贯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这种物我的回响交流,有如佛家所说的“千灯相照”,互相增辉。所以无论是微云孤岛,时雨景风,或是南阜斜川,新苗秋菊,都到手成文,触目成趣。他没有由苦闷而落到颓唐,也正因此。
渊明尽管胸襟高超,却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他在诗中表现最多的是对子女的慈爱。他做了官,特别派遣一个工人给儿子,以减轻他的劳作之苦。他关照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这既可以见出做父母的仔细,尤可见出人道主义者的深广的同情。渊明的伟大处就在他有至性深情,而且不怕坦白地把它表现出来。
总之,渊明经过极端的苦闷,达到极端的和谐肃穆。他的智慧与他的情感融成一片,酿成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他的为人和他的诗一样,都很淳朴,却都不很简单,是一个大交响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妙声响。
(节选自《诗论》,有删改)
(1)请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陶渊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中国是诗的国度,生活与诗从未分离,请联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生活与诗的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