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填空。 冬天已经到了大门口。医院、学校、机关和...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填空。

冬天已经到了大门口。医院、学校、机关和几十万居民都只能听任严寒的摆布。车站挤满了人,像一窝蚂蚁,而火车却只能每星期开一次。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在三个月的期限内,从车站到伐木场修一条轻便铁路,全长是七俄里。争取在一个半月之内,就把铁路修到伐木场的边缘。

上述语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选段写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和他的同志们要修建一条通向森林的轻便铁路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作家作品的能力。学习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到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根据文段所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即可判断出作品名称及其作者。本文段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关键词句“冬天”“几十万居民都只能听任严寒的摆布”“挤满了人,像一窝蚂蚁”“火车却只能每星期开一次”,因为这些原因,保尔和他的同志们想到“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在三个月的期限内,从车站到伐木场修一条轻便铁路”,就是要修建一条通向森林的轻便铁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宽容是一种美。深遂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jué,才有浩淼无yín;苍莽的森林忍耐可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线字注音。

猖jué________   无yín________   肆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划线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②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_______________?黄衣使者白衫儿。(白居易《卖炭翁》)

④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舍身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望洞庭湖怎张丞相》中诗人婉转含蓄地表达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马说》中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朗读者》中董卿曾这样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东,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确实,万物遇见温暖的阳光,便有了生机盎然的春天;有勇有谋的蔺相如遇见耿直爽快的廉颇,成就了莫逆之交的美谈……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无时不刻不在经历中难以忘却的遇见。于万千人海中遇见了种种人、事、物……你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云。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仿佛若有光  仿佛_____  

(2)便要还家  要____

(2)便扶向路  向_____    

(4)处处志之   志____

(5)欲辨已忘言  辨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乙)文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甲)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在《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今天你如何看待?

 

查看答案

拾荒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⑾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⑿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⒀一年后,老家大山下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1.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开端:①______→发展:婆媳争吵,妥协寄居→为救弃婴,顷其所有→高潮: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结局:②______

2.小说②③ 段用大量篇幅来写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有何作用?

3.小说第⑿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用第一人称来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

4.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5.小说标题“拾荒”有怎样的含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