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走到半路,天突然下起了雨,他的衣服都...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走到半路,天突然下起了雨,他的衣服都湿透了,显得狼狈不堪

B. 虽然一年多没有见面了,但我从来没有忘记他,对他的思念与日俱增

C. 对做好这件事,我十拿九稳

D. 小明这次考试没考好,回到家,他的爸爸郑重其事地打了他一顿。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考题出现的常见词语使用错误的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颠倒等。考生要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并掌握这些词语(短语)的搭配对象、使用范围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要把握语境的表达意思,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及用法,从而做出准确的选择。狼狈不堪:指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疲惫、窘迫的样子。与日俱增: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十分可靠。ABC选项词语使用正确;D项词语使用不正确,“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褒义词不能用于贬义的语境。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    )

A. 据(jié)   钱(zhuàn)  不(kān)  异(chà)

B. (bù)    桥(zhàn)   牡(lì)   糟(tà)

C. (zhuō)  流(mánɡ)   狼(bèi)  白(shà)

D. (shù)   开(qiào)   褴(lǚ)   嘟(nanɡ)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我年轻的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呢?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但,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许竟是你的童心老爸?也许,却是你满架的好书、外婆家中的酸枣树?或许,你和苏轼一样“侣鱼虾而友麋鹿;或许,你沉入音乐海洋便“沉醉不知归路”?

题目:我最好的朋友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以记叙为主,要有描写,并适当抒情和议论。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根据情景,按要求写作。

读书需要下苦功夫,但同时也需要科学的读书方法,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在平时学习中是怎样阅读的,或许你有一套自己的独到方法。请结合具体的阅读经历向班级同学分享你是如何读书的。不少于1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鲁迅先生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

②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我以为他长得真好看。老先生的相貌就是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似乎在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③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吗?

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群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昊稚辉、沈君儒那样的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比比当年顶摩登的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新潮倒是新潮,毕竟有些“海龟”的派头,也不像他。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

⑤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⑥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就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去读来,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跌宕自喜”。“跌宕自喜”是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然而“跌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领会的,便说了也白说。

⑦依我之见,历来颇受推崇的那些批判性极强的“革命”文章,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法,叫做“游戏文章”,以后现代的说法,就叫做“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愉悦”,直白的说法,可不就是“好玩”?文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是人格的维度——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鲁迅作文,就是这样的在玩自己人格的张力与维度。他的语气和风姿,哪里只是峻急锋利这一路?他会忽而淳厚沉郁,如他的回忆文字;忽而辛辣顽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忽而平实郑重,如涉学问或翻译;忽而苍老精辟,如《故事新编》;忽而温润出神,如《朝花夕拾》。而有一种异常绝望虚空的况味,几乎隐在他各时期的文字中,尤其是他的序、跋、题记、后记,以上那些反差极大的品质,会出人意料地糅杂在一起,难分难解。

⑧总之,我对鲁迅先生的个人评价,一则曰:好看,一则曰:好玩。

1.结合你对鲁迅生平及性格的了解,说说第②段中加点的“不买账”是什么意思?

2.文章第⑤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⑥段中的“刁”,属于贬义词褒用,根据你的理解,请用一个贴切的双音节褒义词来替换它。

4.作者认为鲁迅的文章非常“好玩”,其实只是一种“点到为止的说法”。如果深入剖析的话,鲁迅文章的这种“好玩”,总是在对立中达成统一。请引用原文回答,这种对立统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直上九霄揽明月

一舞衣袖,西昌城内,“嫦娥”翩翩启程,飞向遥远月宫。流传千年的传说,这一刻变为现实。

飞天的嫦娥

映衬着农历九月十四的月亮,组成一幅美妙图景。

清晨的一场雨没有阻挡住10时起出现的阳光,卫星按预定时间开始发射。

“各号注意,一分钟准备!”18时04分,卫星发射进入一分钟读秒。发射塔架与火箭相连的线缆瞬间脱落,搭架摆杆迅速移开。

“10、9、8……”扬声器里传来最后的读秒声。

“点火!”

“起飞!”

18时05分04秒,乳白色的火箭喷射出橘红色的熊熊火焰,火焰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腾空而起,飞向浩瀚太空。

海拔1500米的西昌,有着“月亮城”之称。此时,天边出现了绚丽的晚霞,尽管夜幕尚未完全降临,但农历九月十四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天幕上组成了一幅奇妙的图景。

18时30分,南太平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报告,星箭成功分离。紧接着,经过测算,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数据,卫星进入近地点为205公里,远地点为50930公里,周期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控制中心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骄傲的嫦娥

只用了3年,就托举着自主创新的嫦娥进入太空。

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至今,中国的卫星与地球的距离均在8万公里以内。而“嫦娥一号”离开地球的距离,整整38万公里。这一数字,使“嫦娥一号”成为中国发射的距地球最远的卫星,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据报道,从1958年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起,美苏欧日在49年时间里123次探访月球,实现了6次共12人的载人登月。2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说:“尽管我们晚了,但在历史长河中这四十多年的时间并不算长。能够代表全国人民送中国的首位月球使者上天,是我们科技人员的荣幸与骄傲。”

而据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从绕月探测工程2004年初正式立项,到现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人用了3年时间,就托举着完全自主创新的“嫦娥一号”进入太空。

节约的嫦娥

14亿元的花费,仅相当于修14公里高速路。

栾恩杰还表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深空探测正式启动。

根据此前公布的规划,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步实施:一期工程实现绕月探测,二期工程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和自动巡视勘察,三期工程实现自动采样返回。作为“三步走”计划中的第一步,绕月探测工程于2004年初正式立项。

栾恩杰介绍说,从2004年初立项研制到发射,总共用了3年半时间;工程总投资14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目前国内修建14公里高速公路的费用。中国探月工程以好、快、省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诗意的嫦娥

从“探月”改为“嫦娥”,还选在“月亮之城”。

“这颗卫星最初叫‘探月一号’,后来改为‘嫦娥一号’这个诗意的名字。”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说,“‘嫦娥’从‘月亮城’升起,这本身不就是件富有诗意的事情吗?”神话传说和古典诗词中,“嫦娥”和她所居住的“月宫”,常常是代表着思念、爱慕等美好情感的意象。而且在“嫦娥一号”的升空地西昌,人们把美丽勤劳的彝家女子比作“月亮的女儿”。

1.这则新闻选用了四个小标题,请分析它们的作用。

2.简要分析“骄傲的嫦娥”这一部分的写作特色。

3.你认为中国首个探月卫星用“嫦娥一号”命名恰当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