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

从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____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头驴子和一匹马到某磨坊去应聘推磨工作。结果,驴被选中,马遭淘汰。

一年以后,这匹马被伯乐相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千里马。

磨坊的主人闻讯以后,后悔不迭地跑去对千里马说:“你如此能干,当初我居然没有聘用你,我真是有眼无珠呀!”

“ 幸亏当初没被你聘用。”千里马说,“不然,我现在就不会成为千里马,而是变成一头推磨驴了!”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

 

(1)十六岁,我多了一分勇敢 时光如梭,时光老人的年轮又转过了一天, 十六岁,我多了一分勇敢作文[智库|专题]。今天,是我去新学校报道的日子。中考分数不算高,但是也在我理想之中。就这样我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高中生。 报道后就是军训,带着紧张的心情进入学校,因为我不知道这军训时怎样的?教官凶不凶?脑子里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浮现出来。走着走着进入了班级门口,看着这些陌生同学但却亲切的笑脸,刚才的担心渐渐少了,然后便在教室里耐心地等待着老师的到来。 8点,我们来到了操场,听学生代表和校长等对开营仪式的发言。当时他们的话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因为大雨过后整个操场都是湿答答的,还让我们坐在地上,所以只顾自己的衣服和裤子了,还有就是同学们和我谈的热火朝天,早把老师的话放在一边了。发言很短,差不多不到半个小时,但仅仅就半个小时,脚就麻了,还酸疼酸疼的,可见这就是我平常不锻炼的表现, 接着军训考试了,练了一些基本的,例如:向左转,向右转,立正,稍息。不到20分钟就有同学坚持不住晕倒了,阳光火辣辣地照着我们,汗水一滴一滴从脸上滴落,整整站了一个小时,真的超累。 不过这次的军训还没结束,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头,我知道最困难的事情还没到来,但是我已经16岁了,成长带给我了很多的磨炼与挫折,我也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面对未来生活带给我的一切困难。在一天的军训中,我还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憧憬。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一定会在这片天地山有属于我的鲜花和掌声,成为母校的骄傲。 (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曾辉煌,曾凋落,这可是你想要的生活?就像那头驴与那匹马一样,驴被选中推磨,马在淘汰后却被伯乐相中,成为千里马。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道家代表老子就提出过此观点,一时的失败不能决定一生,一时的平凡更不能表明一生的无庸,关键是在于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能迎难而上,冷静客观的面对,毕竟世上所有的福与祸都不是绝对的。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的那腔爱国情令世人赞美,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文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但这并不能改变他那满腔的爱国热忱。在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他怀着亡国的悲痛,在汩罗江投江自尽。死,我想对于屈原来说,是祸但也是福,怀着那爱国情,他一生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令世人感动,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在魏忠贤政乱,仗势在苏州欺压剥削人民并诬陷被誉为“七君子”的周顺昌等东林党人时,为了保护民众,颜佩韦,杨念如、周文元、沈扬与马杰五位义士挺身投案,临刑时五义士相顾笑谈,痛骂魏忠贤,引颈就刃,慷慨赴义,但他们那“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令“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他们的高风亮节,成就了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伟大形象! 屈原与五义士的实例,很好地诠释了老子所说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福与祸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 罗曼罗兰曾说过:“生命从未像处于忧患时那样幸福那样丰满那样快乐。”坎坷就像是生命这首乐曲的伴奏,失去了这伴奏,生活就会平平淡淡,无所起伏,但如果我们经历过种种“祸”,以冷静沉着的心态来面对,才能锻炼我们拥有强健的体魄,吃苦的精神与高尚的灵魂,才能令“祸”尽可能的转化为“福”。 经历着“祸”,就像你在烈日下奔跑的炎热,但同时又会吹到的因跑步而带过的风;就像你在白雪中发抖的寒冷,但同时又会欣赏到那粉妆玉砌般的雪景;就你在成功奋斗时听到的尖酸的耳语,但同时又会从中得到动力,种种如此,都是因为福祸是共存的。 伏羲在五千年前就曾说过:祸福相依。这就告诫我们,当我们身当鸿运时,应当谨慎,因为福中也许包含着祸的种子,倒运时应当保持一颗平常心,笑对人生。 【解析】 (1)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半命题作文至关重要的一步,补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半命题作文水平的高低。本题补充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名字,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或者情感。前面的提示材料可为我们提供好几个写作思路,可以补充“成熟、自信、理智、担当”等,可以围绕这几个思路来写。作文要表达我们对现实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的肯定,对生活的热爱等情感,所以补充的词语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名词。 (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从中提炼出核心的话题,然后再作文。这篇材料是一则小故事,通过千里马的遭遇可以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个人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据此分析写成一篇议论文较好,也可以写成记叙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翻译: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查看答案

文言文默写

1)世有伯乐,_________________。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______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即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生,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孟子)

7)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

8)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__________,故克之。《曹刿论战》

9)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_;妾之美我者,________;客之美我者,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查看答案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1)王维的《使至塞上》中被称为千古壮观之句的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均描绘出边塞独特风景,体现出诗中有画。

2)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诗中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又何妨!持节云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诗人孤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韦应物《滁州西涧》这首诗中,写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景用了反衬手法,意乐景写哀情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的《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中写诗人命运急剧变化,表达一腔愤懑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煜《相见欢》诗中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体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记忆性默写: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 《无题》(李商隐 唐)

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苏轼 北宋)

3)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4)宁为百夫长,________________。(杨炯《从军行》)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晏殊 宋),

6)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月下独酌》)

7)春潮带雨晚来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滁州西涧》(韦应物 唐)

8)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9)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0)子曰:“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

11)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2)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1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李白 唐)

14)水是眼波横,___________________。(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5)__________________,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__________________。毅魄归来日,__________________。(夏完淳《别云间》)

1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4.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5.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