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照要求作文。 进入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我们一...

按照要求作文。

进入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我们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受、见闻和想法。

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突出一个“新”字;

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初识新校园 金秋九月,花果飘香,秋爷爷踏着沉稳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由夏入校,天气转凉,九月份,我走进校园,成了一名初一新生。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到了新校园,第一次离开了父母,自己开始独立;第一次离开了父母的叨唠,心里却觉得缺点什么;第一次离开了父母的身边,心里难免有些害怕;第一次洗起了自己的衣物……当然!思家的情感是无法抵抗的,但必须坚持、忍耐,因为我终有一天会展翅翱翔,离开父母的怀抱。 步入新环境,一切从头开始。中学生活与小学相差十万八千里,大不相同。小学生活是无忧无虑的,而初一生活是需要你上心,认真。学习中,上课要认认真真听讲,不开小差,自己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和任务,学习上要不断复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上了新初一,感觉自己长大了,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后悔以前是那么的任性,时常不听父母的话,和父母顶嘴,动不动就随便向他们发脾气,觉得我已经长大了,可以不受父母的管制。却不知道,虽然我已经长大,但在父母眼中,我依旧是个孩子,只不过我们在长大,父母却变老了,我开始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 有了新目标,我要用最快的速度来适应新环境,调整好学习状态,把心放在学习上不让父母和老师失望,因为我已经长大,不再是躲避困难的小学生,我要郑重地向“拦路虎”发出新的挑战。 进入初中,我一定会好好努力,让自己的成绩只会上升不会下降。我不会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努力,是现实与梦想之间的桥梁,只要愿意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解析】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进行选材,写出来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话题一般不直接作为文章题目,需要自拟题目。文体选择较自由,初中阶段应以写记叙文为主。话题作文为“发散性思维”,能让同学们最大限度发挥长处,写出个性,体现创造力。“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审“话题”和审要求。材料是用来启发同学们思路的一个“引子”,划定了“话题”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该作文划定了写作范围与对象是“自己就读的新初中校园、老师及同学”,要求写下见到这一切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如超出了“话题”限定的内容范围,文章就会偏题、跑题;这段文字还要求只写其中一个方面,不要面面俱到。如果写“新校园,新教室”,可以赞美校园设计师的聪慧,学生们能迅速到达各个场所,便于学习、锻炼、生活;可以写当年施工者的严谨认真,物业管理的精细用心,校园是这样的精致有序;可以写美丽校园是党和人民重视教育的体现,立志为祖国之崛起而读书;可以写校园虽然不大也不新,但文明薪火自强不息的精神代代相传,决心继承传统,让校园记住自己的拼搏青春;可以写教室的布置,想象自己将度过美好的三年时光等。如果写“新老师,新同学”,重点要突出人物的特点,可以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也可以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歌鉴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冬 景

贾平凹

⑴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成了固定歇身的石凳儿,空落着,连烫烟锅磕烟留下的残热也不存,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

⑵有人从河堤上走来,手一直捂着耳朵,四周的白光刺着眼睛,眯眯地睁不开。天把石头当真冻硬了,瞅着一个小石块踢一脚,石块没有远去,脚被弹了回来,痛得“哎哟”一声,俯下身去。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吹着他的箫管,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烟长上来,细而端。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嘟嘟冒上来。

⑶一只狗,白茸茸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回来,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

⑷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里,不动也不响,一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成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

⑸有拾粪的人在路上踽踽地走,用铲子捡驴粪,驴粪却冻住了。他立在那里,无声地笑笑,做出长久的沉默。有人在沙地里扫树叶,一个沙窝一堆叶子,全都涂着霜,很容易抓起来。扫叶人手已经僵硬,偶尔被树枝碰了,就伸着手指在嘴边,笑不出来,哭不出来,一副不能言传的表情,原地吸溜打转儿。

 ⑹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⑺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

⑻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气。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出来。

⑼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上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不再去恋爱了,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扒在玻璃窗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

“奶奶,电线肿了。”

⑾“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⑿“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⒀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总是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孩子,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大叫。

(选文有删改)

1.从文中摘录表示时间转换的短语。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1)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

(2)“奶奶,电线肿了。”

3.文中第⑥段中的最安静反衬了下文哪些人的不安静?

4.本文前后两部分(以时间为界限)写的都是人和自然,但是侧重点不同,表现的主要内容也不同。请你简要解释。

 

查看答案

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小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①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它的本体、喻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 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 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 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3.赏析下列句子。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关的山的肌肤。

4.这个语段主要是写(     )

A. 小雪后-山色    B. 小山太秀气    C. 小雪最妙    D. 山的肌肤

5.选段围绕一个“_____”字展开描写,流露出作者的____之情。

 

查看答案

学习第一单元后,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感悟四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填补诗句] 根据你的积累,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描写四季的诗句。

(1)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

(2)小荷才露尖尖角,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4)____________,独钓寒江雪。

[续写句子]请结合语境,在下面横线处补充一个关于秋天与冬天的句子。

走进春天,我们可以感受到山光的明媚;走进夏天,我们可以聆听夏蝉的吟唱;走进秋天,__________;走进冬天,___________。拥抱四季,我们的心会跟着自然一起轻飞曼舞。

[知识问答]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8年的九月份有____________两个节气。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他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他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上面语段中的“他”指为父亲医病的先生______,在《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这些“名医”的行医态度、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____________的实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