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_”又“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 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 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 “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3.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4.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陈太丘与友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猎(约定})

B. 去后至(才)                    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 元方入门不(照顾)              日,饮酒乐,天雨(这)

D. 中不至,太丘去(去……地方)    天又,公将焉之(下雨)

5.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6.(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无信无礼 2.C 3.主观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4.B 5.(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 6.为人一定要讲诚信。谈感受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解析】 1.考查对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可概括为“友人”的“无信”和“无礼”。“期日中,过中不至”是无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的语言描写表明他无礼。 2.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C项说法正确。A“陈太丘不守信用”错,是“友人”失约。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言过其实。D“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错,“友人”“下车引之”是他觉得自己做错了,可分析“友人惭”。 3.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如答这样做过分,可从心胸不是很宽广且不礼貌的角度作答;如答不过分,可从“友人”过分在先,所以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4.考查文言实词的义项。B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C元方入门不顾(回头)。 D中不至,太丘舍去(丢下、舍弃)。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家君”“期”“虽”“岂”“会期”等字词的翻译。“君与家君期日中”省略句的翻译。 6.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两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共同的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可从为人一定要讲诚信的角度作答。而最大的感受可围绕诚信谈感想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      俄而          雪骤           欣然曰        撒盐空中

未若            柳絮风起    下车之       太丘舍去        元方入门不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各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查看答案

古今异义。

(1)引                       (2)顾

 

(3)期                  (4)去

 

(5)儿女       (6)委

 

查看答案

请以“我生命中的一位良师”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良师不仅仅是指教过我们知识的老师,也可以是对我们的学习、成长、生活等有过帮助的任何人物。)

要求:(1)以记叙为主,可以兼有议论、抒情;(2)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课外阅读

摆渡老人

李文忠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2.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3.第⑤段中划横线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结合全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5.“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两个句子。

示例:(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