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枣庄青檀 李木生 ①如果可以以树为友的话,那我选择...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枣庄青檀

李木生

①如果可以以树为友的话,那我选择枣庄青檀。

②戌寅孟夏,在枣庄市峄城西四公里处的青檀山上,我和青檀一见如故。山阳揽一脉幽谷,有石径相盘。循径登高,便见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青檀树,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杂生于山石间。

③青檀山,唐代时还叫云峰山,山有云峰寺,谷称云峰谷。许是辈辈百姓见江山嬗变,世事沧桑,只有青檀模样不变、习性不改,才约定俗成,易名为青檀山的吧?于是谷也呼为青檀谷,寺也喊成青檀寺了。

④山,以树为名,这在世上是少见的。

⑤不过枣庄青檀长得并不排场,或许还有点儿丑。不高大,不挺拔,不舒展,连枝干都是疙疙瘩瘩。丑也罢了,还不大中用,不要说做大厦栋梁,就是桌椅板凳也难成材料。

⑥尽管如此,它还是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禁不住让它的枝握我的手,让它的叶抚我的脸,让它的疙瘩敲我的骨。离开一些日子了,我还在想它,想得活灵活现,那枝还在握我的手,那叶还在抚我的脸,那疙瘩还在敲着我的骨。而且我还将永远清晰地记住,最让我动心的,是它的根!

⑦这是怎样的根啊──在无土的地方,在岩石密不透风的专制之中,它那比树干还要粗壮的根,蜿蜒不屈,勃郁而伸,臂膀般紧摽着岩石,镇静地泛着岩石一般的青白色,裸昭于光天化日之下。在大山的深处,根与石,该有着怎样不为人知但却惊心动魄的对峙与相搏?百年,千年,只见裸昭于光天化日之的根与石,不动声色的相摽着。相摽着,渴饮昼夜,饥餐寒暑,直摽得岩石苍老变脆,一层层风化成粉尘,直摽得青檀根干强健,一棵棵举着青春的华盖。或在峭壁间横空临世,或于巨石下腾躯昂首,青檀之根,真有着龙的神韵呢!看似强大的岩石,肯定蛮横地无视过它,对于青檀生的权力和生命的萌动,冷酷地压制着,无情地封杀着。没有土壤,甚至连空气、阳光都封锁殆尽,青檀的根一定遭遇过千万次窒息枯死的灾难吧?也许青檀树稍稍随和一点儿,别说媚骨,哪怕只带点儿媚态,其生活境遇也会大大改观的。

⑧何必和岩石较劲?瞧那攀附于岩石与大树上的藤蔓,活得多恣意。不过这山如果没有了青檀,还有什么味道?当然,挣脱了石之束缚的青檀是寂寞的,遭弃的命运又总是和痛苦相伴,但是青檀就是青檀,它只将痛苦酿成反叛的力量、将灾难踏成前行的路阶,以根为矛、为刀、为剑、为鞭,拱起岩石,劈开岩石,顶裂岩石,刺穿岩石,直至沐浴在雨水与阳光里,为世上树立起一株又一株独立的青檀、自由的青檀。长得丑,不成材料,不被识、不被知是自然的,可是挨近它,我却被一种自在超然所陶醉。随波遂流的灵魂,是不能俯察古今、咀嚼人世、享受生命的。有它百年千年和岩石相摽相搏后所获得的解放,那曲折疙瘩的根干里,怎能不翻卷起黄河一般的思想与激情呢?细细地谛听风中的青檀,它的每一片叶子,似乎都在啁啾着欢乐。

⑨听说,青檀树还出一种制造中国宣纸必备的原料,莫非它那疙疙瘩瘩的体内,正郁积着锦绣文章?记得离开青檀山老远了,我还回头再回头,看一眼再看一眼啁啾着欢乐的青檀。就是青檀生长的这块土地,曾经出过自荐用世的毛遂和视毛遂为上客的平原君,出过连鸡鸣狗盗之徒也被列为宾客的孟尝君,出过帮助汉高祖制定出完整的朝仪、令对知识分子轻蔑有加的刘邦高兴忘形高呼“吾乃今日方知皇帝之贵也”、从而得到重用的叔孙通,出过明朝名臣廉臣贾三近(“文革”时,其筑于枣庄峄城区杨庄的墓被掘,墓中除骨骸外,仅有一方砚)。这些当然都是这块土地上的先贤了。那么青檀呢?已经寂寞了无数个世纪的青檀,也许还要寂寞下去,因为青檀是属于另外一类,中国稀有的一类。它已经超出了传统观念的真假善恶美丑,甚至还超出了传统的出世入世,没有功利,绝不依附,只将一个欢乐的锦绣的生命生长着。

⑩青檀山下的老百姓讲,青檀木特别硬,连锯都锯不动它。看来,比石还硬的青檀是不会腐朽的了。但愿青檀们兴旺起来,那样世界就热闹有趣了。

1.联系全文内容,简要概述作者选择枣庄青檀为友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选文内容概括枣庄青檀的根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

3.本文题为“枣庄青檀”,作者在第⑧段写藤蔓,第⑨段写先贤,这样写分别有怎样的作用?

4.综观全文,请你说说第⑤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法,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①它的枝、它的叶、它的疙瘩让“我”倍感亲切。②最让“我”动心的是它的根,蜿蜒不屈,腾躯昂首,勇于抗争。③青檀树还出一种制造中国宣纸必备的原料,它那疙疙瘩瘩的体内,正郁积着锦秀文章。④青檀木特别硬,比石还硬的青檀是不会腐朽的。 2.外形特征:比树干还要粗壮的根,蜿蜒不屈,勃郁而伸,臂膀般紧摽着岩石,镇静地泛着岩石一般的青白色,裸昭于光天化日之下。 内在品质:顽强昂首,坚韧傲骨,不屈不挠,勇于抗争,自在超然。 3.①写藤蔓,以藤蔓对岩石的攀附反衬出青檀的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 ②写先贤,以在青檀生长的这块土地上出现的平原君、孟尝君、贾三进等先贤衬托青檀所郁积的锦绣文章,烘托出青檀的自在超然,不求功利,绝不依附的高贵品质。 4.先抑后扬,对青檀树的赞美,对青檀精神的敬佩。 【解析】 1.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联系全文内容,简要概述作者选择枣庄青檀为友的原因有哪些”,通过题干看这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它的枝、它的叶、它的疙瘩让“我”倍感亲切(第⑥段);最让“我”动心的是它的根,蜿蜒不屈,腾躯昂首,勇于抗争(第⑦段);青檀树还出一种制造中国宣纸必备的原料,它那疙疙瘩瘩的体内,正郁积着锦秀文章(第⑨段);青檀木特别硬,比石还硬的青檀是不会腐朽的(第⑩段)等角度进行概括。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作品形象,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认真阅读描写枣庄青檀根的文字,分析其外形特征,品味其内在品质,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选文第⑦段主要描绘枣庄青檀的根,根据相关语句,可知枣庄青檀的根的外形特征:比树干还要粗壮,蜿蜒不屈,勃郁而伸,臂膀般紧摽着岩石,镇静地泛着岩石一般的青白色,裸昭于光天化日之下。内在品质:顽强,坚韧,有傲骨,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独立自由,不求功利,自在超然。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写法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脉络;然后细读选文,抓住关键语句,感知作品形象,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写作技巧;最后结合全文,根据语境来分析。本文主要写枣庄青檀,第⑧段写藤蔓,是为了以藤蔓对岩石和大树的攀附反衬出青檀的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第⑨段写先贤,是为了以在青檀生长的这块土地上出现的毛遂、平原君、孟尝君、叔孙通、贾三近等先贤衬托青檀所郁积的锦绣文章,烘托出青檀的自在超然、不求功利、绝不依附的高贵品质。 4.此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技法以及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悟能力。文章第⑤段中写“枣庄青檀长得并不排场,或许还有点儿丑。不高大,不挺拔,不舒展,连枝干都是疙疙瘩瘩。丑也罢了,还不大中用,不要说做大厦栋梁,就是桌椅板凳也难成材料”,而第⑥至⑩段写了青檀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作者描写了枣庄青檀的叶、枝、根等外形特征及内在品质,表达作者对青檀树的赞美,对青檀树精神的敬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④大漠孤烟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耕不吾欺。(陶渊明《移居(其二)》)

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食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耳。”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人名。②直指使:官名,唐以后朝廷特派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称使。③开谕:启发,使明白。④盈:满。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饮食/苛求属吏

B. 家常饭/能对食乎

C. 可见饮食/原无精细

D. 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比________              (2)然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2)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直指使的前后变化。

5.请说说直指使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②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③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④夜阑:夜尽。⑤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1.下面对本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B. “归来仿佛三更”中的“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酒后清醒归来的情态。

C.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出词人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

D.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出词人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2.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以静衬动,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

B. 词中上片写词人的醉酒,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做好了铺垫。

C. 下片抒情的方式既有直抒胸臆,又有融情于景,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D. 全词风格清旷,飘逸,豪放,抒发了词人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查看答案

(题文)下面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不管你信不信,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谁都承认牛奶是美肤佳品。

改句:不管你信不信,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谁都不能否认牛奶是美肤佳品。

B. 原句:赣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全国卫生文明城市。

改句:难道赣州不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吗?

C. 原句:漂泊在外的游子,时时刻刻牵挂着家乡。

改句:漂泊在外的游子,无时无刻牵挂着家乡。

D. 原句: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改句:欧洲的知识分子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热忱,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            

①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②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③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④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⑤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

A. ⑤④②①③    B. ④③①②⑤    C. ④①③⑤②    D. ⑤②④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